本書計收十九篇論文,分別探討二十一世紀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中備受關注的東亞文化交流與經典詮釋二大主題,聚焦於跨國文化互動的脈絡上,闡釋經典與價值理念之變遷及其展望。
在文化交流方面,囊括了從東亞古代冊封體制中的「將軍號」探究東亞世界的政治秩序問題;並析論中國唐船與日本江戶時代「唐話」的傳播、「唐通事」制度的成立始末;日本中世文學隨筆的代表作《徒然草》與老莊思想;明末儒生朱舜水、黃檗僧獨立禪師與德川社會儒教及佛教界的關係;日本漢學家久保天隨與中國學者的交往;明治日本的「興亞論」與漢學;中國的觀音信仰、媽祖信仰東傳日本與「華光信仰」和臺灣道教儀禮文書的比較研究;以及從殖民地統治的意識形態,論述近代日本畫與臺灣膠彩畫等重要課題。
在經典詮釋的領域,則收錄了針對十八世紀中日儒學異同問題的剖析;日本現存最早的分類國語辭書《倭名類聚抄》的相關論述;《性理大全》的底本考證;蘭陵王樂舞與日本雅樂「陵王」的關係;江戶時代僧人廓門貫徹與《註石門文字禪》的校註本;陽明學的思想交流;以及朝鮮對占察法的吸收與發展、十七至十九世紀朝鮮對《大學》的闡釋等研究成果。
本書廣泛涉及中、日、韓的東亞研究,不僅開拓東亞政治史、海洋史、文化史、思想史、文學史、宗教史、社會史研究的新視野,也觸及諸多深具全球化時代新意義的學術課題。
【目次】
序/黃俊傑
【壹、文化交流篇】
一、清代帆船與日中文化交流
二、東亞古代冊封體制中的將軍號
三、從《徒然草》的《老子河上公章句》受容看中日文學交融
四、日本江戶時代唐話的傳播──公開的唐話和內通事
五、獨立禪師與朱舜水──文化傳播者的不同論述
六、明治日本的興亞論與漢學──以中村正直為探討中心
七、久保天隨與康有為筆談稿論考
八、華光信仰在東亞地域之傳流
九、近代的日本畫與臺灣的膠彩畫──以殖民地統治的意識形態為中心
十、臺灣道教儀式文書之差異──臺南與高屏地區的比較
【貳、經典詮釋篇】
十一、十八世紀中日儒學異同試論
十二、《倭名類聚抄》引《方言》參證
十三、《性理大全》的成立與黃瑞節《朱子成書》──宋代道學家著作經典化的重要側面…
十四、論「蘭陵王」樂舞與日本雅樂「陵王」的關係
十五、廓門貫徹《註石門文字禪》譾論
十六、朝鮮半島對占察法的吸收和發展──以《宋高僧傳.真表傳》的敘述為主線
十七、十七到十九世紀朝鮮大學說的新傾向十八、日本幕末陽明學者與陽明後學的思想交流關係
十九、日本「東洋史」的形成──如何看待近代日本的東亞研究
跋:《東亞文化交流研究與經典詮釋》の刊行によせて
作者、譯者簡介
名詞索引
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