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修訂一版)(已絕版)

黃俊傑 著

  •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 出版
  • 書籍裝訂精裝 / 21*15 / 423頁 / 單色(黑) / 中文
  • 出版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叢書系列東亞文明研究-東亞文明研究叢書 1
  • ISBN978-986-350-102-2
  • GPN1010401772
  • 定價380元

東亞各國的儒學研究不能繼續停留在各國儒學史的研究層次,
將東亞儒學視為整體進行研究有其重要性與迫切性,
因儒學是東亞各國文化的共同資產,更是與世界文明對話的重要基礎。


本書最早出版於2001年,其後曾於2012年出版新版,今經刪修校訂後出版修訂版。

本書由黃俊傑教授近年來部分研究成果共十二篇論文集結而成。內容大致可歸屬兩大範疇:一是關於東亞儒學經典詮釋傳統的探討,二是關於中國思維方式,尤其是對「身體」思維的研究。形式結構上則分為三部份,第一部份由三篇論文組成〈儒學史的新視野〉單元,第二部分〈日本儒學與經典詮釋〉由五篇論文組成,主要分析近三百年來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儒者對中國儒家傳統經典的詮釋,第三部份〈儒家身體思維探索〉由四篇論文組成,探討極具東方文化特色的中國思維傳統。

黃俊傑

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博士。曾任美國華盛頓大學、日本關西大學等校客座教授;新加坡儒家倫理小組顧問。現任臺灣大學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近年獲得學術榮譽:教育部國家講座(2013-)、教育部學術獎(2011)、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通識教育終身貢獻榮譽獎」(2011)、教育部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2010)、江丙坤兩岸交流「學術研究獎」(2014)。著有《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6,韓譯本2011由成均館大學校出版部出版,日譯本2014由ぺりかん社出版)、《東アジア思想交流史──中国.日本.台湾を中心として》(藤井倫明等譯)(東京:岩波書店,2013)、《儒家思想與中國歷史思維》(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4)、Humanism in East Asian Confucian Contexts(Bielefeld: Transcript Verlag, 2010)、Taiwan in Transformation: Retrospect and Prospect(New Brunswick and London: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14)、East Asian Confucianisms: Texts in Contexts(Göttingen and Taipei: V&R Unipress and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 2015)。

個人首頁:http://huang.cc.ntu.edu.tw。

新版說明
序╱余英時
自序

【儒學史研究的新視野】

壹、東亞儒學史研究的新視野:儒家詮釋傳統研究芻議
一、引言
二、東亞儒家經典詮釋傳統研究之目標
三、東亞儒家經典詮釋傳統研究方法芻議
四、東亞儒家經典詮釋傳統的研究方向
五、結論

貳、從儒家經典詮釋史觀點論解經者的「歷史性」及其相關問題
一、問題的提出
二、儒家詮釋學的特質與經典詮釋者的「歷史性」
三、解經者的「歷史性」是開發經典潛藏涵義的催化劑
四、經典與解釋者的對話是創造經典之永恆性的活水源頭
五、結論

參、試論儒學的宗教性內涵
一、引言
二、儒家傳統中的宗教性:涵義與淵源
三、儒學的「宗教性」之特質
四、兩項質疑及其回應
五、結語

【日本儒學與經典詮釋】

肆、伊藤仁齋對孟子學的解釋:內容、性質與涵義
一、背景與問題
二、仁齋孟子學之內涵
三、仁齋孟子學的性質與方法
四、仁齋孟子學的思想史涵義
五、結論

伍、中井履軒的孟子學:善性的「擴充」與「道」之人間性的重建
一、引言
二、中井履軒釋孟的方法:歷史的解讀方法
三、中井履軒對孟子性善論的再詮釋:「擴充」而不是「克治」
四、中井履軒對孟子的「道」的解釋:「道」的人間性的重建
五、中井履軒孟子學的思想史定位
六、結論

陸、中井履軒對朱子學的批判:從《四書》的再詮釋出發
一、引言
二、朱子學脈絡中「心」與「理」之關係
三、中井履軒批判朱子學的途徑與方法
四、中井履軒批判朱子學的內容:「心」、「理」及其關係的重建
五、結論:丸山論旨的再思考

柒、山田方谷對孟子養氣說的解釋
一、引言
二、山田方谷的孟子學解釋:以孟子「知言養氣」說為中心
三、從孟子學詮釋史脈絡看山田方谷的孟子學
四、從日本儒學史脈絡看山田方谷的孟子學
五、結論

捌、二十世紀初期日本漢學家眼中的文化中國與現實中國
一、引言
二、日本漢學家眼中的文化中國
三、日本漢學家眼中的現實中國:事實與解釋
四、日本漢學家的中國觀:洞見與局限
五、結論:日本漢學研究方法的再思考

【儒家身體思維探索】

玖、傳統中國的思維方式及其價值觀:歷史回顧與現代啟示
一、前言
二、傳統中國的「聯繫性思維方式」及其內涵
三、「聯繫性思維方式」的三種表現
四、傳統中國「聯繫性思維方式」下的價值觀
五、儒學與現代民主政治
六、傳統價值觀與現代人權理念
七、結論

拾、中國古代思想史中的「身體政治論」:特質與涵義
一、引言
二、中國古代「身體政治論」的特殊面向:一個比較思想史的觀點
三、中國古代「身體政治論」論述中的思想涵義
四、結論

拾壹、古代儒家政治論中的「身體隱喻思維」
一、前言
二、古代政治思想史所見的身體隱喻及其涵蘊的問題
三、「自我轉化」是「世界轉化」的起點:古代儒家的身體觀與政治觀
四、孟子與荀子的身體隱喻中的政治意涵
五、餘論:身體與政治組織的空間性與時間性

拾貳、「身體隱喻」與古代儒家的修養工夫
一、前言
二、「具體性思維方式」中的「身體隱喻」:「四體不言而喻」
三、作為實踐場域的身體及其在空間的展現
四、作為內在整體性概念的身體及其工夫論:「心」、「氣」、「形」的分野及其統一
五、結論

參考書目
名詞索引
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