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orbing Russia: A History of Shaping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s
Hsiang-yin Sasha Chen
- PublishedDecember, 2024
- Binding平裝 / 23*17 / 420pages / 單色(黑) / 中文
- Publisher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SeriesAcademia Sinica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Series
- ISBN978-986-350-919-6
- GPN1011301829
- Price NT$630
- Paper Books San Min Books / wunan / books.com.tw / National Books / iRead / eslite / TAAZE /
- Preview Google Books
This book investigates the theme of "Absorbing Russia" in May- Fourth Chinese literature, with specific reference to the writing of Lu Xun, Qu Qiubai and Cao Yu. The three writers represent different genres such as fiction, (political) essays, drama and film as respective case studies, demonstrating how literature combines with politics in transcultural practice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is book studies how Lu Xun fictionalizes, Qu Qiubai narrates and Cao Yu visuali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self" and China via imitating Russia, showing that the Chinese tide of learning from Russia and the Soviet Union is a series of organized activities and planned effect connecting with well-constructed knowledge and systematic ideology.
序言
圖表目次
第一章 導論
一、「五四」百年:意識形態與體系研究
二、「以俄為師」:文藝與政治共謀
三、狂人:魯迅創作的瘋狂與馴化
四、多餘的人:瞿秋白的自我編碼、符碼與戲碼
五、「大寫的人」:曹禺、奧斯特羅夫斯基與高爾基的戲劇展演
六、跨文化例證與跨領域的研究理論和方法
第一部 以俄為師
第二章 俄蘇翻譯、中國故事與黨國怪獸
一、「故事」及其無與倫比的影響
二、五四運動、「英特納雄耐爾」與被錨定的現代性
三、再現「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從史達林主義到毛澤東主義
四、1959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期間反蘇聯修正主義的文藝浪潮
五、1980年後俄蘇文學的翻譯與文藝迴響
六、結語:回到「故事」及其敘述的影響
第二部 狂人
第三章 瘋狂與黑暗的魅惑:魯迅與果戈理的狂人蠡探
一、魯迅與果戈理的文學關係
二、「瘋狂」、「黑暗意識」與「非理性」的連結
三、鬼、神、人的遠航想像與黑暗世界的形成
四、結語
第四章 瘋狂、戰爭與現代性批判:魯迅與日俄作家的狂人系譜
一、戰爭、現代性與瘋狂
二、從清日到日俄戰爭:「黑暗意識」與現代性的批判
三、進擊的狂人:世界大戰前後瘋狂的世界文學光譜
四、結語
第三部 多餘的人
第五章 自我的編碼:「多餘的人」之發端、形成及其嬗變
一、俄羅斯「多餘的人」之發端、定義與演變
二、「編碼」:從「多餘的人」到「空人」
三、變體:「零餘者」的編碼
四、變異:「浪子」、「窺淫者」與「孤臣孽子」的問題
五、變形:讀書人的西化與孤獨者的馴化
六、結語
第六章 自我的符碼:論瞿秋白筆下「多餘的人」
一、幕前幕後
二、登臺前的文學預演:遺/戰書〈自殺〉、自白書《餓鄉紀程》與自新
三、政治舞臺的文學首演:遺/情書〈中國之「多餘的人」〉與自剖
四、結語:中、俄文藝遺產的綜合體與矛盾源
第七章 自我的戲碼:瞿秋白之〈多餘的話〉
一、政治後臺的演變:「驚恐者」與崛起的史達林主義
二、拆臺:大小諸葛、多餘的人與「系主任」
三、下臺與擂臺:〈多餘的話〉的密碼與綜合文體
四、結語:蓋棺不落幕
第四部 大寫的人
第八章 吸收俄羅斯:論曹禺的《雷雨》與奧斯特羅夫斯基的《大雷雨》在中國
一、偉大的劇作天才?
二、同名類義
三、同中求異、殊歸同途:誰的創意?
四、結語:同歸於盡,抑或時代的考驗?
第九章 展演階級?論《底層》的跨階級、跨領域與跨文化實踐
一、「階級意識」如何被言說、展演、代言到構築?
二、階級問題與《底層》的文本生成
三、《底層》的寫作目的與跨領域思考
四、傳播無產階級意識?《底層》在日本與法國的跨文化實踐
五、搭建黑暗背景與革命舞臺:高爾基和《底層》的中國化
六、結語
第十章 從《底層》到《日出》:多餘的知識分子與大寫的勞動階級
一、掛著「日出」賣「黑夜」?從黑暗王國到日出東方
二、版本與階級意識的問題:情之認同與人物形象的演變
三、再現勞動階級?論《伏爾加船夫曲》、《小海號》與《軸歌》的聲音形式問題
四、結語:從「多餘的人」到「大寫的人」
第十一章 結論:「人」與中國現代作家的改造
後記
引用書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