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詩學理論重構──思文∕幽明∕天人之際的儒門詩教觀

曾守仁 著

詩歌發展至明清之際,原有的抒情性已然面貌不顯,淹沒於詩史、以文為詩等體類上的陵越;創作上則遭以意為主、敘事繁冗等的侵犯;當世小說、戲曲的風行,更使得強調簡、雅、凝鍊的詩歌一道受到強力挑戰,呈現出抒情與敘事的緊張性;在格律、詩法大行其道下,又使得詩人元聲、元氣拘滯而不能出,詩歌的真誠性受到質疑。

因此,船山倡言興觀群怨四者融通,經由情的收攝與轉進成為一心之洞燭與朗現,由人之情而得窺天之性;藉著抒情自我的靈視與觀照,那既是心性論上的延伸,同時也回應世運衰頹之所由,藉以辨明、超越晚明一片情論的差相彷彿。至此,遺民船山終能克服時間的天敵,其淒心熱魄得以安頓於(如白地光明錦)詩歌之中,將此孤忠丹心寄予後世,而那也是鼎革之後唯一的乾淨之土,讓自身超出了當代天崩地解。

曾守仁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輔仁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宋、明、清詩學與文學理論。期刊、專書論文包含:竟陵派、錢謙益、王夫之研究論文數篇;《金聖嘆評點活動研究──擬結構主義的重構與解構》,暨南國際大學碩士論文,1998年,黃錦樹、高大威指導;《王夫之詩學理論重構:思文∕幽明∕天人之際的儒門詩教觀》,臺灣大學博士論文,2008年,鄭毓瑜指導。

【目次】

導 論 船山詩學概述與抒情系譜之建構

一、抒「情」的開場
(一)船山憂患詩學
(二)情的「認識」論
二、所謂「俗論」:船山詩論的當代指向
三、抒情系譜再探與回應
四、問題與章次

第一章 船山詩論顯影:以詩史為核心的考察

第一節 詩與史的互諍
第二節 詩語與實錄
 一、情與事的融合
 二、事在船山詩論中的緊張性
第三節 詩的體類意義
 一、詩以道情,道性之情
 二、白地光明錦:詩歌與心緒
第四節 回歸抒情傳統,尋一乾淨之地
 一、遺民的自況
 二、頑石與補天:純詩的抒情構築

第二章 王夫之興觀群怨說再探 ──情論的認識與啟悟

第一節 船山興觀群怨新義界的開啟
 一、興觀群怨溯源
 二、船山之興觀群怨說
 三、興觀群怨作為船山規範詩學之效力
第二節 詩歌(情)的雅化與純化
 一、船山之情志批評──由詩可以怨談起
 二、情與辭:君子之情與君子詞
 三、小結
第三節 船山興觀群怨說的開展與抒情傳統的參與
 一、「四情」意義的再探討
 二、船山詩情論中的讀者與作者
 三、詩的抒情與怨情
 四、船山情論與抒情本體意識

第三章 王夫之詩學中情景理論再探

引 論
第一節 奠基心物相感的詩學論述
 一、船山心物關係新論
 二、心目為政
 三、純感覺的現量
第二節 情景論
 一、詩語皆景語──情景交融論(一)
 二、賓主說:情景交融論(二)
 三、景中有人──抒情自我的再發現
第三節 船山天人之學與詩學情景論之交涉與開展
 一、情景互藏其宅而交相為用1
 二、導情以復性

第四章 王夫之詩樂之理一說再探 ──由詩以興樂加以考察

引 論
第一節 樂興之際與天人關係論
 一、船山樂論分疏
  (一)究明大始
  (二)由樂以見性體天德
  (三)樂音物理層面之考察
 二、「興於詩」與「成於樂」
  (一)共鳴與幾感
  (二)詩以興樂,樂以徹幽
  (三)樂可以觀:聲音與情感之對應
 三、小結
第二節 船山以樂論詩的意義
 一、船山論詩的聲情說
 二、氣度聲情:詩歌中意理與音理之交涉
第三節 重返詩學原鄉與樂的復歸──船山以樂論詩之重估
 一、超越唐音與宋調
 二、抒情的鳴響:樂語、景語以及元氣的通貫

第五章 再探船山詩論中的意與勢──從「意」對「情」的摹寫論之

引 論
第一節 船山以意論詩說…
 一、意與情:船山「詩以意為主」說的情論基底
 二、意與神:意的文辭面之展開
 三、意與氣:意的展開與元氣之灌注
 四、小結
第二節 船山勢論
 一、文行之象
 二、力與忍:論文勢夭矯靈動之由
 三、取勢與取景
第三節 船山詩本質論
結 論 船山詩學的抒情榮光 ──情的辯證、收攝與超越
 一、船山「詩齣」的抒情考察:《龍舟會》之「遺」音
 二、詩歌之悟與超越 ──思文∕天人∕幽明視域的通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