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一棵家族樹

張蒼松 著

天搖地動二十五秒,河山為之變色,十萬六千多戶家園為之破碎,多少黎民蒼生為此付出數年、甚至後半生光陰,孜孜矻矻地重建家園、重建心靈與人生。
  
大地震摧毀家屋,也改寫了數以萬計的家族史。尤其是被瓦解的一百一十餘座集合式住宅,影響層面既廣且深,家園再造的難度最棘手。
  
災後一、二年,以隨機取樣的方式採訪;屆滿五周年前,再構思以「過去和現在」兩種人生場景的對照,凝視重建紋理及家庭變遷。
  
這一回於二○○七年起跑的創作計畫,是以都市型態的社區住宅重建為基調。除了「世態文字」及「工作現況」是預設的提問以外,盡量不做引導式訪談,希望獲至較客觀的訊息,直到第二年上半年著手寫作,一邊進行的電話延伸訪談,也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完成的。
  
邀約更新會幹部或請他推薦一戶人家,作為採訪的取樣,傾聽重建甘苦、景氣的消長與困境、更新會和「九二一基金會」謝執行長的互動情形、不同工作團隊之間的磨合……,挨家挨戶交心探訪,置身新居一探重建後的生活樣貌,是一幅超大尺度的臺灣常民生活拼圖。
  
在話題不設防、自然而然的情境下,有人憶及九二一那一夜依然感到駭怕而落淚,有人的舊傷還在復健中,有人憂鬱症未癒,殘留的「地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現象,有請衛生署持續予以關注。
  
本書的〈奮力紮根,開枝展葉〉單元,係按照加入「臨門家族」的先後,依序編輯。如果想要掌握「臨門方案」的重建策略及內容,何妨在讀過〈量身打造重建方法論〉之後,接續閱讀No1、No2、No3、No24、No26、No35、No36、No41、No60、No66等臨門家族重建紀事,對於特殊時空有了初步印象,再回過頭一一展讀所有社區的故事,或許更容易在深山密林中找到通往「空谷聽回音」的捷徑。
  
歸納這一年的踏查見聞,在字裡行間,可感受到「更新會」的種種境遇:「感恩惜福、凡事看得開、一改以往不相往來的鄰里關係」是謂三句共同語言,外加一項共同際遇「誤解/中傷/訴訟」;但「看得開」往往源自「為社區效命,卻蒙受冤屈」的參悟。遺憾的是,投入「更新會」推動重建的公教和受薪階層明顯地不足,亦即知識份子的社區意識與社會參與近乎冷感,是臺灣社會發展進程的一大隱憂!

張蒼松

出生於臺中縣后里鄉
日本東京寫真專門學校.報導攝影科(藝術組)畢業
1998~2001 國立臺灣美術館「臺灣攝影史」研究專案主持人
2001~2005 中國時報〈攝影家映像館〉張蒼松專欄
2004~2005、2007~2009 臺北市立美術館審議委員

著作:
《人間有情》皇冠出版社、《典藏艋舺歲月》時報文化出版、《繭中紅塵》木馬文化出版、《疼.惜-921臺灣家族集體記憶》木馬文化及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出版、《地動情長-921家族記》經典雜誌出版、《解放天刑》臺北縣政府文化局及臺灣人權促進會出版

編著:
《年輕.台北》臺北市政府出版、《回首台灣百年攝影幽光》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提煉時光的情味》及《百年足跡重現》臺中市文化局

個展:
「東京鴻爪」臺北爵士藝廊、「秋的緯度美」東京DOI藝廊、「秋殤」臺灣省立美術館、「繭中紅塵」臺北爵士藝廊、「繭中繭-於精神病院」及「家族記-臺灣大地震滿五年」東京銀座Nikon Salon、「解放天刑」臺北縣藝文中心

典藏:
臺北市立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

獎項:
2006二十九屆「吳三連獎」藝術類.歷年來第六位攝影者獲獎

*映現「身處困阨的人性之美」、覺察「不富也要好禮」的中心思想於系列著作一以貫之。

逆風昂首 道珍重 謝志誠
楔子
大破大立,結義起厝
──當代有巢氏謝志成的悲願
量身打造重建方法論
奮力紮根,開枝展葉
礫土聳立綠建築
呵護香火,世世平安
人本及第,家園永續
翠堤春先曉,更新傳鄉親
示現同屬一家的愛
積善之家,用心為人
結廬在文市,父業永流傳
起厝開路,尋求新機
找回安定的能量
覆巢護卵,孵生雅築
變是新生的起點
新厝舊曲,故人長敘
上蒼交付的任務
昔日反骨獨行,今日溫馨滿屋
彼岸造屋,乾坤朗照
翻轉地貌,地誌一新
慈悲喜捨,再造社區風華
超拔傷痛,讓愛綿亙
左挑「講義氣」,右擔「得心人」的忍者
堅毅母性,輪轉歲月
以和為貴,天下一家親
艱苦來磨,鳳凰再飛
因為美善,心寬地大
重返舊地營塑美麗夢土
平復傷心,面對生活
一心不亂,朽屋重生
和衷重建名間地標
真真實實的團圓
無情天災聚攏濃郁親情
忠貞的參謀與掌櫃
重塑社區的歷史高度
人師與軍師的社區之愛
胸懷宗教感,開門見恩情
早晚敬祖,日夜合掌
脫皮蛻化,喜樂永居
扭轉命運,果陀來了
甘蔗嫂的人生習題
推動搖籃,推動重建
清寒的力量
母女連心,代代相傳
客旅人生,凡事謝恩
知遇共進,來日方長
人生試煉,無愧天地
「黑手」起家,熱心公益
媽媽領軍,鳴槍再跑
呼喊家園,打拼圓夢
守住土地,守住希望
耿直樸實,禮法求道
迎接平安入門
諦聽地底活水
地洞磁吸,異鄉生根
新舊更替,以黌為鄰
茹苦聚福,安身立命
與家共生,與鄉共榮
有女不換,起家招福
踏上漫漫歸鄉路
婦唱夫隨建家園,街坊鄰舍續前緣
日夜守護,為家接生
舊街路的新時代古早味
築夢造屋,自在泊定
﹝族譜世系表﹞
家族史深呼吸
謝忱暨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