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戲曲二十種研究

謝碧霞 著

  • 出版日期1981年06月 出版
  • 書籍裝訂平裝 / 21*14.8 / 376頁 / 單(黑) / 中文
  • 出版單位國立臺灣大學
  • 叢書系列文史叢刊 59
  • 定價430元

《水滸傳》從北宋宣和年間宋江及其夥伴起事以後,經過民間的流傳與創造,編為話本以及戲劇,在瓦肆開場、勾欄搬演,說話人和劇作家針對一般民眾的喜愛和興趣,加上自己的想像力,豐富、渲染了史實和傳說中的水滸故事,這是水滸成書的長遠背景。水滸故事經過南宋說話人及元代劇作家的想像創造,內容愈來愈豐富,情節愈來愈動人,人物造型也愈來愈鮮明。到了元末明初,極可能是羅貫中,根據施耐庵的水滸傳本,加以整理編次,成為今日眾多水滸傳的祖本,惜今已不存。明嘉靖到崇禎年間,郭勳、余象斗、楊定見諸人不斷的補充或修改,因此有各種繁本和簡本的水滸傳。水滸故事到明末大致已底定,水滸成書後,有不少劇作家依據個人興趣,從小說中摘取部份情節,敷衍成各種不同的水滸劇。以水滸英雄為戲劇題材,由元至清,體裁包括雜劇、傳奇和有些作家不守規格的創作短劇,內容十分豐富。在這幾十種水滸戲曲中,大致可簡單劃分為兩種形式,一是雜劇,內容大多以水滸英雄個人為經,以一簡單故事為緯,賦予替天行道的主題,敷衍成四折至五折的戲劇;一是傳奇,動輒數十齣,大致是以水滸傳的一連串情節為內容改編成戲。雖然水滸戲曲不少,但多遭失佚,所知尚存於世的有廿二種,除寶劍記和元宵鬧此地未見外,餘皆在本文討論範圍內。其他水滸戲劇,有些初睹題目即可猜度其中情節,有些幸賴曲籍記載,雖無由知其詳細關目,卻也得稍知梗概。

謝碧霞

臺灣大學67學年度畢業於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本論文由張敬教授指導。

【目次】

第一章 水滸戲曲緒論

第一節 水滸故事的演變
第二節 水滸戲曲目錄及內容
 一、目錄
 二、內容
第三節 水滸戲曲的演出

第二章 劇本的討論

第一節 內容、結構與主題
一、元雜劇
 1.黑旋風雙獻功與梁山泊李逵負荊
 2.同樂院燕青博魚
 3.都孔目風雨還牢末
 4.爭報恩三虎下山
 5.魯智深喜賞黃花峪
 6.結論
二、黑旋風仗義疎財與豹子和尚自還俗
三、明雜劇
 1.梁山五虎大劫牢
 2.梁山七虎鬧銅臺
 3.王矮虎大鬧東平府
 4.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
 5.結論
四、明傳奇
 1.靈寶刀
 2.義俠記
 3.水滸傳
 4.偷甲記
 5.結論
五、明清短劇
 1.宋公明鬧元宵
 2.戴院長神行薊州道
 3.十字坡
六、忠義璇圖
第二節 角色
一、元雜劇
二、黑旋風仗義疎財與豹子和尚自還俗
三、明雜劇
四、明傳奇與明清短劇

第三章 樂曲的評析

第一節 黑旋風雙獻功
一、聯套
二、韻腳
三、音律諧美處
四、誤律處
五、句式

第二節 同樂院燕青博魚
一、聯套
二、韻腳
三、音律諧美處
四、誤律處
五、句式

第三節 梁山泊李逵負荊
一、聯套
二、韻腳
三、音律諧美處
四、誤律處
五、句式

第四節 都孔目風雨還牢末
一、聯套
二、韻腳
三、音律諧美處
四、誤律處
五、句式

第五節 爭報恩三虎下山
一、聯套
二、韻腳
三、音律諧美處
四、誤律處
五、句式

第六節 魯智深喜賞黃花峪
一、聯套
二、韻腳
三、音律諧美處
四、誤律處
五、句式

第七節 黑旋風仗義疎財
一、聯套
二、韻腳
三、音律諧美處
四、誤律處
五、句式

第八節 豹子和尚自還俗
一、聯套
二、韻腳
三、音律諧美處
四、誤律處
五、句式

第九節 梁山五虎大劫牢
一、聯套
二、韻腳
三、音律諧美處
四、誤律處
五、句式

第十節 梁山七虎鬧銅臺
一、聯套
二、韻腳
三、音律諧美處
四、誤律處
五、句式

第十一節 王矮虎大鬧東平府
一、聯套
二、韻腳
三、音律諧美處
四、誤律處
五、句式

第十二節 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
一、聯套
二、韻腳
三、音律諧美處
四、誤律處
五、句式

第十三節 靈寶刀
一、排場
二、韻腳失韻及混韻之處
三、音韻諧美處
四、誤律處
五、句式

第十四節 義俠記
第十五節 水滸記
第十六節 宋公明鬧元宵
第十七節 戴院長神行薊州道
第十八節 十字坡

第四章 忠義璇圖的關目與排場

第一節 關目與排場
第二節 承襲前人處

附 主要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