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亂之研究

陳華 著

  • 出版日期1979年06月 出版
  • 書籍裝訂平裝 / 21*14.8 / 152頁 / 單(黑) / 中文
  • 出版單位國立臺灣大學
  • 叢書系列文史叢刊 52
  • 定價170元

捻係以參加五色旗制,奉張樂行為盟主的捻為主體,十九世紀中葉發生在懷北地區的捻亂,是公開以武力反對清廷的叛亂。第二章開始討論咸豐三年捻眾開始有叛離清廷的跡象,咸豐六年五色旗制建立後,捻眾才開始有個較為統一的組織,但追溯源始則必須論及嘉慶年間零散各處的捻眾,他們是潛伏於地方的一種暗勢力。第三章接著討論由咸豐三年至同治二年止,捻眾在淮北大舉叛亂的時期。其特色是廣大的民眾加入,與公開的蓄髮反清,但他們因眷戀故土,無法傾師逐鹿中原,故仍是據地叛亂的規模。第四章敘述同治二年捻巢為清軍蕩平後,殘遺的捻眾在此後五年中,流竄於皖、豫、蘇、魯、鄂、陜、晉、直八省中的情形。本文討論的主旨,在明瞭捻亂之形成、擴大、失敗以迄於滅亡,及其組織、性質為何;希望能進而了解,在一個籠罩於天災人禍與黑暗政治下的地區中,那些輾轉於生死線上的廣大民眾,如何挺而走險,步上了叛亂之途,以為中國歷代末葉經常發生的大規模民亂作一例證。

陳華

臺灣大學64學年度歷史學研究所畢業。本論文由李守孔教授指導。

【目次】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早期的捻
第一節 捻的緣起
第二節 捻的初期活動
第三節 地方政府的腐化與捻勢的滋長

第三章 據地叛亂的捻
第一節 捻亂的形成
第二節 捻亂的發展及其與太平天國的關係
第三節 雉河集會盟後捻的組織
第四節 捻眾的生活型態
第五節 黃淮地區的紛亂
第六節 團練的興辦與流弊
第七節 清軍的剿撫策略

第四章 流竄時期的捻
第一節 太平軍與捻眾的合流
第二節 僧格林沁的敗亡與曾國藩的視事
第三節 捻的戰術、兵力及流竄動向
第四節 東西捻的滅亡

第五章 結論

附錄
一、曾國藩四鎮駐防圖
二、東捻流竄圖
三、西捻流竄圖
四、清軍圍堵東捻圖
五、清軍圍堵西捻圖
六、捻眾活動地區重要城鎮河流圖

徵引書目
補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