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家為國──清代中期內務府的官僚體制

黃麗君 著

清代的上三旗包衣是滿洲皇帝的家內奴僕,也是內務府官僚體制的重要成員。他們同時奉職於家、國兩套體系,以側進政治而顯貴。清初包衣的個人仕途與家族發展高度依賴君王青睞,此與內務府體制未備的結構性因素有關。乾嘉之際,隨著考課、科舉與捐納制度的定制化,包衣無論在府內遷轉或外任稅差,行政表現與任官經歷的重要性趨增,也相對擁有更多的仕宦自主性。

然而,當皇帝漸次援引制度成規來任使包衣奴才,不復乾綱獨斷,卻也不免產生「權移下人」之弊。本書考察十八、九世紀內務府官僚體制的定制化歷程,探究皇權漸次隱微於官僚體制之下的原因,以及清朝統治格局重大變革的政治意義。

黃麗君

彰化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現為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歷史系副研究員。關注性別史、醫療史、法制史等領域,博士論文選題清代政治制度史,探討內務府包衣的仕途遷轉與家族發展,思考乾嘉之際皇權特質與統治形態的改變。另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清史研究》等刊物發表內務府包衣完顏氏、金氏家族的研究。

緒論
  第一節 問題意識
  第二節 研究架構
  第三節 材料取徑

上編:體制

第一章 近臣僕隸:內務府的人群組成與組織建置
  第一節 內務府的組織沿革
  第二節 包衣的任官規則與戶口名色
  小結
第二章 皇帝的管家:清代總管內務府大臣的出身與選任
  第一節 堂官的職官性質與行政職責
  第二節 盛清君王對於堂官的人事裁擇
  第三節 十九世紀堂官選任趨勢的改變
  小結
第三章 循分供職:包衣的身分義務與內務府挑補制度
  第一節 官僚體制的挑補規則
  第二節 旗務體系的挑補規則
  小結
第四章 銓衡升騭:內務府司官的遷轉與考課
  第一節 官僚體系的遷轉與考課制度
  第二節 武職體系的遷轉與考課制度
  第三節 內外遷轉的皇權與體制因素
  小結

下編:變革

第五章 因時勢變:清代中期以後包衣稅差的置撤與功能
  第一節 包衣稅差的體制沿革
  第二節 盛清時期包衣稅差的政治職能
  第三節 十九世紀包衣稅差功能的轉變
  小結
第六章 登科歷階:科舉制度與內務府官員的進身機會
  第一節 文科鄉會試
  第二節 繙譯科與武科鄉會試
  第三節 皇帝對包衣參與考試的態度
  小結
第七章 納貲授官:清代中期以降包衣的捐納、捐輸與報效
  第一節 嘉道朝內務府包衣的捐納分析
  第二節 咸豐朝以降包衣的捐輸與報效
  小結
結論
  第一節 化家為國與體制變遷
  第二節 包衣仕途選擇的主體性
  第三節 統治型態的變革與原因

附錄1:清代總管內務府堂官年表
附錄2:清代內務府堂官出身表
徵引書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