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學術史及文獻分析這兩大角度探討易學在日本、朝鮮、越南及琉球的傳播與影響。除了嘗試勾劃這些中國近鄰的易學發展史外,它還針對日本、朝鮮及越南的重要易學著作作專題性的文獻分析,並提出「易學文化圈」的構想。這是首本研究東亞易學的專書,其開拓性的研究對了解易學、域外儒學史及東亞文化交流史都有極大幫助。
This is the first monograph on Eastern Asia I Ching scholarship and its pioneering research is seminal in understanding I Ching scholarship, history of Confucianism outside China, and history of Eastern Asia cultural exchanges. This book explores the transmission and influence of I Ching scholarship in Japan, Korea, Vietnam and Ryuky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of the scholarship and its literature analysis. It also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I Ching Cultural Circle’.
自序
導論 日韓越琉的易學比較
一、前言
二、《周易》流傳域外的機制
三、日本易學比較論
四、韓國易學比較論
五、越南易學比較論
六、琉球易學比較論
七、結語
日本篇
第一章 從《百衲襖》看中世日本易學的在地化
一、前言
二、桃源瑞仙及其《百衲襖》的年代
三、《百衲襖》的佛儒合一論
四、《百衲襖》的日本宗教思想
五、《百衲襖》的歷史意義
第二章 海保漁村《周易校勘記舉正》與德川校勘學
一、前言
二、阮元版《周易正義》的問題
三、海保漁村對阮元版的訂正
四、海保漁村的校勘法
五、結語
第三章 高島吞象《高島易斷》與明治政治
一、前言
二、高島吞象在日本易占史上的地位
三、易占與明治政治意識形態
四、易占與明治軍事外交
五、結語
第四章 內藤湖南的《周易》成立史研究
一、前言
二、十翼非出孔子論的形成背景
三、〈易疑〉的《周易》成立史論述
四、〈易疑〉在東亞易學的地位及其影響
第五章 根本通明《周易象義辯正》與明治天皇制
一、前言
二、易學淵源及特色
三、《周易象義辯正》與天皇制
四、結語
東亞及東南亞篇
第六章 李氏朝鮮後期的易學思想
一、前言
二、朝鮮朱子學與易學
三、朝鮮實學與易學
四、結語
第七章 丁茶山的中國易學史論
一、前言
二、評論中國易學的標準
三、論三代《周易》的形成
四、論漢至唐的注釋
五、論宋至清的注釋
六、結語
第八章 易學在越南的發展與特色
一、前言
二、草創期(郡縣時期至陳朝)
三、成熟期(黎朝至阮朝前期)
四、轉變期(阮朝後期)
五、衰落期(戰後至現在)
六、越南易學的特色
第九章 黎文敔《周易究原》與阮朝後期易學
一、前言
二、《周易究原》與晚阮易學
三、《周易究原》與晚阮西學
四、結語
第十章 《周易》在近世琉球的流傳概述
一、前言
二、《周易》在琉球的傳播途徑
三、《周易》在琉球各地的滲透
四、琉球儒者與《周易》
五、琉球風俗與陰陽思想
六、結語
結論
參考書目
名詞索引
人名索引
人名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