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於2010年舉辦第二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共有二十八篇論文發表。經會議中的熱烈討論與交流,由作者參酌會中所獲得之回饋意見進行文章修改,並經十二位初審委員與十二位複審委員的匿名審查;經過嚴謹的審查程序與作者修正,最後擇取十八篇優秀論文,並將其分成上下兩冊出版,每冊各收錄九篇文章。本書即為其中的第一冊。作為一個發展中的新領域,「數位人文」致力於促進數位科技和人文研究的有機整合,期能為人文研究帶來更寬廣的視野和更多的可能性。
本書分三大主題:Part I 基本概念。Part II 工具的進步。Part III 現象的探索。所收錄之各篇論文,分別從數位人文的知識論與方法論、資料庫的建置與應用、現象觀察與議題發掘等不同面向出發,呈現出資訊技術如何適應不同類型的資料特性、和不同領域的研究需求,協助研究者觀察與發掘出蘊藏在大量資料間各種開放且多元的脈絡和關聯性,並刺激研究者進行更為彈性、也更具開創性的資料組織和分析,進而開創出新的研究方法與研究議題。
【編者序】
從全球各國數位典藏發展的歷史來看,臺灣開始的不算太早,但也不算晚。暫且不論個別學校、單位或個人的研究和努力,從國科會在1998年以「數位博物館計畫」開始投入國家資源,有系統地發展數位典藏來算,到現在也已將近15年了。在這段不算短的時間裡,我國投入了大量經費,也將大量的文化資產數位化,其中最重要,從2002年開始執行的「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更產生了指標性的作用,讓「數位典藏」在臺灣成為一個大眾語言內的詞彙。
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的成功,至少有一部分歸功於許多資深且傑出的研究人員,尤其是人文學者,不計報酬地全心投入。但是從大約2005年開始,我們漸漸發覺這些優秀的學者在他們本身的研究中,似乎並沒有充分利用他們花了大量精力數位化的檔案;這令我感到困惑,因為這樣不是事倍功半嗎?為什麼不能將數位化工作和本身的研究結合在一起呢?觀察到這個現象後,我開始去探討它的環節。我發現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數位典藏系統的設計往往沒有考慮到使用者── 尤其是研究者── 的需求,以致於一直到現在絕大多數的研究者還是認為檢索系統只能幫他們找資料罷了,而不能幫忙整理或分析資料。這是很可惜的,因為許多資訊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如果能夠與數位檔案結合並有效地運用在這些系統中,應對人文研究產生非常大的助益。在更進一步的探討後,我發現這個問題並不是臺灣獨有的,在國外亦有學者思考這個問題,而且已有一個研究社群,那便是「數位人文」。
用最簡單的話來講,「數位人文」就是結合大量數位材料,運用資訊科技,來從事人文研究。顧名思義,這是一項跨領域整合的工作。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要有大量高品質的數位資源可供使用外,更需要人文學者與資訊學者密切的互動與合作。有鑑於此,國立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從2009年開始舉辦每年一度的「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希望藉由這個會議,不但能夠介紹世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並能提供國內外人文與資訊學者交流的機會,讓臺灣的數位人文研究能夠遍地開花,並與國際接軌。
《數位人文研究叢書》即是這個年度會議產出的一項成品。叢書中的每一篇文章均在研討會中發表過,再經修改及至少兩位審查人的審查通過。在此特別感謝臺大數典中心的蔡炯民博士、陳怡君小姐與全體同仁對本叢書投注的心力。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系列的叢書,提升國內學界對數位人文的認知,並激發進一步的研究。
項潔
2011年9月於臺大
【目錄】
Contents
序
Preface
導論─關於數位人文的思考:理論與方法
Introduction: Pondering on Digital Humanities: Foundation and Methodology
◆ 項潔、翁稷安
Part I 基本概念
Back to Basic
當資訊科技碰到史料/臺灣歷史數位圖書館中的未解問題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pen Problems in the Taiwan History Digital Library (THDL)
◆ 涂豐恩、杜協昌、陳詩沛、何浩洋、項潔
數位人文研究的理論基礎
e eoretical Foundation ofDigital Humanistic Study
◆ 金觀濤
觀念史研究與數據庫的建立和應用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Idea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Database
◆ 劉青峰
Part II 工具的進步
Technologies Forward
《明清臺灣行政檔案》引用關係之重構
On Reconstructing the Citation Relations among the Imperial Court Documents of the Qing Dynasty in China
◆ 陳詩沛、項潔、何浩洋、杜協昌
歷史佛典文獻外來語借詞對辨識系統
Loanword Pair IdentiŽcation System for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 王昱鈞、蔡宗翰
同位詞夾子:主題式分類詞庫萃取演算法
Appositional Term Clip: A Subject-Oriented Appositional Term Extraction Algorithm
◆ 謝育平
Part III 現象的探索
Ground Truth
電視媒體的鄉村性─以語料庫語言學輔助方法分析《台客練習曲》
Mediated Rurality in Taiwan: A Corpus-assisted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Taiker Etude”
◆闕河嘉、呂宜華、蘇冠銘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17th-19th Century Korean Culinary Manuscripts
十七至十九世紀朝鮮食譜手稿之量化分析
◆Kihwang Lee, Jae-yun Lee
繪圖註說─《淡新檔案》之地圖繪製與地圖使用
Mapping-and-Writing: Mapping and Map Use in Tan-Hsin Archives
◆ 楊森豪、賴進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