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院史(1928-2000)(已絕版)

王泰升 著

  • 出版日期2011年06月 出版
  • 書籍裝訂精裝 / 30*22 / 136頁 / 全彩 / 中文
  • 出版單位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
  • 叢書系列關於臺大-臺大校史
  • ISBN978-986-02-8042-5
  • GPN100009659
  • 定價600元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的前身係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的政學科,並自1999年8月起正式改制為法律學院。作為戰後臺灣運作最久的法學教育機構,臺大法律學院見證了臺灣由專制邁入民主的改革過程,且致力於將源自近代西方的現代意義法學導入東亞社會,並為建構臺灣在地的法學體系貢獻一份力量。超越一甲子的臺大法學教育已栽培出無數的社會菁萃,其與臺灣整體政經發展休戚相關。這段輝煌的歷史乃是鑑往知來的明鏡,一部臺大法律學院的院史應扮演著督促今人「不忘背後,努力當前」的角色。

為詳實採擷此段美麗的過昔,本書大量參閱校內典藏古籍,包括早期行政會議記錄、1980年代後期法律系之系、所務會議記錄、歷年師生通訊錄及學籍資料等等。台大法學基金會等出版的校友、系友動態及有關校園生活的文章,亦成為行筆為文的絕佳素材。除書面資料之參考外,在史實的探究上求諸「口述歷史」。透過訪談十餘位教師和學生,更能增添臺大法律學院院史的可信性及可看性。關於「各年代學生生活」部分,從1952學年度畢業生開始,每隔五年即挑選一屆為代表,以該屆連絡人作為訪談對象,期能藉此展現不同年代的精彩風貌。
  

王泰升

現任臺大法律學院終身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臺史所法律所合聘研究員。臺大法律學系畢業,臺北(原中興)大學法研所取得碩士學位後,赴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攻讀法學碩士,於1992年取得博士學位(Ph.D.)。專長為台灣法律史、傳統中國法、法律與社會之研究,擁有一本同時以華文、英文、日文出版的專書,數篇華文論著被翻譯為日文、英文、韓文,並曾赴美、日、新加坡擔任訪問學者。曾獲得教育部學術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兩次)、臺大教學傑出獎及優良導師獎等。
  

【序言】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長久的事業,為提昇人的素質、追求真理及探究高深學問之教育目的而設立的大學應該是永久存在的,短暫的個人生命,猶有生平事蹟加以傳記,一個永久存在之大學教育機構更應該有「史」加以記載。一部學院歷史是由全院師生歷年來之活動所構成,凡曾在此授過課的師長、修習過的系友,都是院史之主角,也因為他們曾在此留下人生的痕跡,而使院史的編織,得以燦爛輝煌。院史應不僅記述表象的學院組織成長過程、學院師生人事之嬗遞變動經過、教育課程內涵之演變發展而已,更重要的是傳沿該學院之傳統及內在精神與教育目標。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本其法律學院之特質,其教育目標即在推行法治、保障人權、追求社會公平正義,其傳統及內在精神,即崇尚自由。自1928年「台北帝國大學」創建設置「文政學部」、「政學科」開始迄今雖僅七十餘年,相較於歐洲古老大學法學院皆有五百年以上歷史固屬年輕,但在台灣斯土法律人才的培育上,卻是最早、最久、最多、最輝煌的。台灣近一百年歷史中,歷經日治殖民、戒嚴威權,到現今推行民主政治,講求正當法律程序、保障人權、追求社會公平正義,實與法治觀念之植耕與傳播,息息相關。而法治觀念之播種與推行,首要者即是法律人才之培育。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既是台灣最早及培養最多優秀法律人才之法學教育機構,在此過程中它是如何扮演其角色,這一本院史之記載,應該可以做為一個充分的佐證。
  
這一部院史能夠成書,首先應該感謝王泰升教授花費二年的時間,從構思章節架構、蒐集相關文獻資料圖片、進行訪談求證、以及文稿撰寫,無不憚精竭智,躬身全力以赴,使這本院史在七十年來檔案資料不甚齊全下,猶能以嚴謹學術立場,就師資、學生、課程、師生活動等,力求客觀還原歷史脈動,不僅以宏觀史家之眼光,平實敘述七十餘年來台灣法學教育之發展,而發人省思,並且下筆細膩,描述過往師生之生活點滴情節,常能勾引身歷其境之系友師生之感觸回憶。此外,博士班研究生劉恒妏、碩士班研究生郭威廷、陳韻如、堯嘉寧、羅培毓,以及研究生兼助教沈靜萍,協助院史編纂、收集資料、整理相關文件及統計數據,備極辛勞,功不可沒,並且院內同仁及系友提供資料,接受訪談,協助院史之編撰,不遺餘力,謹在此亦表示由衷之感謝。
  
院史,不僅緬懷過去,更應警惕未來。希望這一本院史所記述之事跡及傳承之精神,把我們所有師生及歷年來之全體系友連繫在一起,以台大法律人為榮,永遠永遠。
  

【目次】  

院長序
緒言  
第一章 法學教育建置沿革
第二章 課程與教學
第三章 教師群的組成及其活動
第四章 學生組成及其學習生涯
第五章 對台灣社會的貢獻 
大事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