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海的人例講(DVD)

王文興 主講

生活中其實真假難辨,生活上的寫實是一方面;但是這個故事裡,主要所講的是象外之象──現象外面的還有更遠的意思。

王文興教授的兩部小說的創作生涯與其在臺大執教鞭的年歲約莫相等,《背海的人》創作歷經四分之一個世紀,下半部與上半部間隔千錘百鍊的二十餘年後才問世,是繼話題大作《家變》之後的另一部語言精鑄之作。本作延續了前作激起諸多討論的文字風格,在「美學」、「道德」、「真實」、「虛假」等元素擺盪的振幅中激發出許多理性和感性的探討,例如故事主角「爺」的落魄潦倒、起伏爬落,是命運的無奈還是做人的失敗,作者使用了一種近似喜劇的荒謬表現方式,把深坑墺這個臨海邊城裡,這群小人物的孤絕與憤恨情緒描寫地淋漓盡致。冬天的海就像是深沉未知的絕望,他們所要面對的,是選擇背水一戰,還是被絕望吞噬?

本講係王文興教授繼《家變例講》後再次於講堂上精度解析其長篇小說《背海的人》片幅段落。和《家變》相比,《背海的人》中挖掘了更多的人性的墮落、反逆,在挫敗環境下的無奈與自棄。文本中環繞著「存在」與「荒謬」兩大主題,而王文興教授此次講解發生在「近整處」的情節,就是藉由單位內的眾聲喧嘩引出各種不合邏輯的現象,對於讀者的閱讀習慣來說,是很有挑戰性的篇幅。本講幸賴作者親臨剖析,再述匠心,亦可對照《背海的人》裡作者對文字更上層樓的運用,「爺」象徵了一個難搞、難懂、難過、難以入世的角色性格,某種程度上也隱約透露了作者對於創作鏤思竭力的嚴苛態度。誠如王文興教授所言,這部作品可能還要再經過十年,才能被大家真正的瞭解,本講的輯錄,希望能幫助讀者貼近這部從構思到修改抄正長達廿五年之久的力作。

王文興

(1939年-)出生於福建省福州,1946年,舉家遷臺,先住在臺灣南部的東港,兩年後遷居臺北,他早在高中時期就對文學產生了興趣,同時開始寫小說。高中畢業後,他考取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1960年和同班同學白先勇、歐陽子、陳若曦等人創辦《現代文學》雜誌。早期的《現代文學》編輯事務多半由他負責。臺大畢業後,他前往美國愛奧華大學的作家工作室從事研究,獲得碩士學位。1965年回國,在臺灣大學外文系擔任講師,教授小說課程,後來也在中文系任教,直到2005年1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