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劇作家、導演、演員、學者於一身,在戲劇的田園耕耘三十餘載,從美國的社區老人劇團到初回臺灣投入聾劇團,汪自言事出對了腳,在劇團生活的忙亂、拮据、哄鬧與快意裡由衷發現,戲劇是為人而做,為觀眾而做,進而思索生活、思索族群、思索歷史。循著汪其楣的發現之路,臺下的笑或淚的觀眾從天堂旅館,大地之子,海山傳說環看見不同人群生活在臺灣的故事,從記得香港的黃得雲, 複製新娘的三代女性身上看見汪其楣對女性命運的注視,而一年三季的女裁縫師,招君內傳以幽默顛覆大漢傳統思維,也包含汪其楣自身認同女性欣賞女性的軌跡,到了親自演出的舞者阿月,與歌未央,更是展現對蔡瑞月與慎芝兩位女性藝術家誠摯的敬意。講座中,汪其楣將漫長的創作路梳理一番,而長路未竟,這位劇作家又將以暖陽般的筆觸,在下一部故事裡繼續散播生命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