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可觀──中國日用美學
凌筱嶠 編
凌筱嶠、孫曉靖、麥瑞怡(Karin Myhre)、伊維德(Wilt L. Idema)、辛兆坤、郭英德、王璦玲、裴志昂(Christian de Pee)、吳思遠、吳英均(Young Kyun Oh)、劉苑如、胡曉真、賀衛林(William C. Hedberg) 著
- 出版日期2024年05月 出版
- 書籍裝訂平裝 / 23*17 / 452頁 / 部分彩色 / 中文
- 出版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叢書系列中國文學研究叢書 17
- ISBN978-986-350-827-4
- GPN1011300477
- 定價690元
-
電子書KOBO / Readmoo / TAAZE / 博客來 /
- 紙本書 三民書局 / 五南網路書店 / 博客來 / 國家書店 / 灰熊愛讀書 / 誠品網路書店 / 讀冊生活 /
- 線上試閱Read sample
本書從不同時期、文化層次、文本生產切入,探討日常生活中,被視為小道的戲曲、飲食等文化行為,與主流、正統文化碰撞後生發的種種文化意義。借重多位不同背景學者的研究考察,《小道可觀》旨在對米歇爾.賽托(Michel de Certeau)提出的日常生活實踐等社會文化史理論進行補充。凸顯權威、經典話語如何從日用美學中汲取能量,使主流的內涵因日常敘述的加入而更包容並蓄、富有活力。同時,這些考察也勾勒出不同社會文化、民族群體如何在富含張力的接觸中,不斷地對「自我」與「他者」進行重新聚焦,有助於我們了解或隱或顯的權力鬥爭中蘊含的文化意義。
本書以文化研究為主軸,既考察了菁英群體以及主流文化如何從日常生活中獲取靈感,又折射出文化群體以及個體自我認知乃是飽含張力的動態機制;展現「經典」與「草根」並非自上而下、抑或反其道而行之的線性動態,而是在多重空間、交叉話語中因權宜而靈變的隱性機制,其能量正來自於蘊藏在日用美學中的文化。
前言/吳英均著,凌筱嶠譯
作者簡介
序論/凌筱嶠
【第一部分 戲曲篇:禮儀與話語】
第一章 「文」與「制」之外:從蘇軾教坊詞看宋代文人樂語/孫曉靖
一、樂語之名稱
二、教坊詞:作為一種表演文本的閱讀
三、教坊詞:一種矛盾與爭議之上的表達
四、結語
第二章 搬演皇帝:睢景臣《高祖還鄉》/麥瑞怡著,凌筱嶠譯
一、睢景臣散曲與司馬遷〈本紀〉
二、鄉村與帝國的截然分野
三、表演、文字與戲劇認知
四、皇帝的雙重身份
五、結語:表演與說服
附錄:睢景臣《高祖還鄉》英譯
第三章 飲食、戲曲與儀式:神仙與凡人展演之東道禮儀/伊維德著,凌筱嶠譯
一、西王母與八仙
二、孫旺及其酒肉朋友
三、結語
附錄一:The Eight Immortals
附錄二:Spreading a Banquet in Celebration
第四章 「律」、「變」、「極」:王驥德《曲律》中的互文指涉與規範化構想/辛兆坤
一、前言
二、《曲律》中的互文指涉:一個三維批評框架
三、「變」與「極」
四、結語
附錄一:王驥德《曲律》互文指涉一覽表
附錄二:《曲律》中提及「變」的篇章
第五章 守望文明:蘇州府太倉州王時敏家族的戲曲活動(1640-1680)/郭英德
一、引子:清商祝壽自喧闐
二、綿綿世祚:劇迷家族的文化傳承
三、嚶嚶友聲:戲曲文本的文化寓意
四、呦呦鹿鳴:戲曲符碼的文化象喻
五、尾聲:流風善政故家存
第六章 「以宮商爨演,寓垂世立教之意」:論晚清楊恩壽之戲曲觀及其《坦園六種曲》所展現之敘事性特質/王璦玲
一、傳統到近代的過渡:晚清戲曲史上的一個「轉折」
二、「抒鬱解慍,扶持世教」:楊恩壽之戲曲觀
三、「合生死、窮通於彈指頃」:《坦園六種曲》之創作要旨
四、楊恩壽《坦園六種曲》寫作中所呈顯之敘事性特質
五、結語
【第二部分 日用篇:文學場域與文化能量】
第七章 發人深省的食物:北宋中期的消費競爭與遠離塵囂/裴志昂著,凌筱嶠譯
一、導論
二、商品與自我
三、撤離城市
四、結語
第八章 「互圖性」的旅程:對明代中晚期通俗文學作品中「遊歷」主題版畫的考察/吳思遠
一、緒論
二、明代木刻版畫的繁榮
三、畫工、刻工與印工的合作
四、遊歷與文本
五、遊歷圖與文本編訂
六、《錢塘夢》的插圖
七、《西廂記》與遊歷圖
八、遊歷與夢幻
九、結語
第九章 誰人讀食譜?類書中的飲食指南/吳英均著,凌筱嶠譯
一、食物、日用、類書
二、《居家必用》之流傳與讀者
三、飲食、書籍與生活方式
第十章 病中倫常:魏晉南北朝小說中的省疾、問疾與侍疾/劉苑如
一、前言
二、禮數與倫常:省疾、問疾與侍疾的語用習慣
三、疾病交際:省病、侍疾所折射的情感光譜
四、他人疾病:陌生人間的救病關係
五、結語
第十一章 風聲與文字:從歌謠運動回思非漢語的漢字傳述/胡曉真
一、前言
二、「民間之聲」與歌謠運動中的方言問題
三、聲音、文字與「漢字系文字」
四、《粵風續九》中的口頭聲音與文字書寫
五、結語:從漢字的開放性看文化接觸與共感涵化
第十二章 尋索「真正的中國」:明治時期日本的中國文學史書寫/賀衛林著,辛兆坤、凌筱嶠譯
一、導言:文學史書寫傳統
二、支那/中國文學與「國文學」書寫
三、「小說」之文化心理與政治解讀
四、結語
後記:奚如谷教授無已齋訪談
徵引書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