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aradox of Order and Chaos: Social Stability in Transition China(limited edition hardback)

Yingfang Chen

  • PublishedMarch, 2021
  • Binding精裝 / 23*15 / 424pages / 單色(黑) / 中文
  • Publisher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SeriesNTU & HYI Academic Book Series 9
  • ISBN978-986-350-436-8
  • GPN1011000263
  • Price NT$650
  • ebook
    KOBO / Readmoo / TAAZE / books.com.tw /
  • Paper Books San Min Books / wunan / books.com.tw / National Books / iRead / eslite / TAAZE /
  • EISBN(PDF)978-986-350-452-8
  • EISBN(EPub)978-986-350-535-8
The past half a century has witnessed China’s profound socioeconomic changes at an accelerated pace since 1990s. In spite of such unprecedented transformations as the drastic shifts in values, the social and geographical mobility of citizens in hundreds of millions, the large-scale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increasing social polarization, there has been no fierce conflict between social groups, and the social order is generally well maintained. How can we account for such a China Stability Myth?
 
This book unfolds the politico-social stability of Chinese society during its rapid change since the late 1970s. Different from the analysis provided by macroeconomics or the state institutions approach, this research draws on insights from the society-centered theories and is devoted to rediscovering the society.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field research, institutional analysis and historiography, this study discovers the “invisible system of society” from the fabrics of social life. Meanwhile, the reality is situated in a historical context to gain insight of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os and order in a transitioning society. Proposing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such as “key systems of society”, “politics of transition” , “meta-frame of social transition” and “the state of liminality”, the author demonstrates how the deep-seated social structure affects the oper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as well as the change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
陳映芳
 
日本大阪市立大學文學博士(社會學專業),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研究領域為城市社會學、轉型社會研究、青年社會學、社會學的人學研究等。著有《城市中國的邏輯》、《「青年」與中國的社會變遷》、《在角色與非角色之間:中國的青年文化》、《圖像中的孩子》、《變中之痛》。主編有《徵地與郊區農村的城市化:上海市的調查》、《都市大開發:空間生產的政治社會學》、《直面當代城市:問題及方法》等著作,以及《棚戶區:記憶中的生活史》等一系列城市調查實錄。所著論文曾被翻譯為日文、法文、英文、俄文、義大利文等。

第一部分 問題意識與研究路徑

第一章 序論:發現「隱祕的社會系統」
  一、中國的「社會穩定」何以成為一個問題
  二、本研究的旨趣及方法
  三、內容說明
第二章 社會轉型的理論
  一、如何回應「轉型論」所面臨的質疑和挑戰
  二、社會混沌與社會秩序的辯證關係
  三、方法論探討:社會轉型的時空結構
  四、反思是為了更深入的研究(代小語)

第二部分 家庭化:私域的回歸及國家徵用

第三章 歷史轉折時期的社會家庭化(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
  引言:以實證研究的方法探討歷史變動的機制
  一、知青返城運動中的「回家」敘事
  二、特殊歷史時期的政策群:讓個人回歸家庭
  三、如何理解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社會轉折中的家庭化?
第四章 「家庭化」的邊界:家庭策略的能動性和條件性
  引言
  一、家庭策略的前提及條件性
  二、家庭政策供給中的價值原則及政策結果
  三、文化治理的內在困境:家庭倫理規範間的張力
  四、結語
第五章 私域中的勞動和生活
  引言
  一、被置於私域中的勞動和流動
  二、代工廠工人:私域中的勞動與生活
  三、政府與社會力量的角色
  四、結語

第三部分 等級間可流動的身分制

第六章 身分等級制度的結構性延續:以社會保障制度為例
  引言
  一、社會主義中國的社會分層制度是一種什麼制度?
  二、等級化的國民身分及再分配體制
  三、市場化過程中「社會保障」體系的初步建立
  四、「平等、公正」價值目標壓力下的「改革」
  五、簡短的討論
第七章 作為替代性制度的「社會流動」體制
  引言
  一、等級間可流動的身分制度
  二、身分市場與權利資格贖買
  三、市民化與國民化
  四、「開放─流動」作為替代性制度的合理化機制
  五、簡短的討論:公民平等權延期兌現與社會轉型的過程結構
第八章 在民權與民生之間:「歷史遺留群體」
  一、被歸入「歷史遺留問題」的那些群體
  二、「被拋棄者」的價值危機和身分政治
  三、「無價值者」的價值自證
  四、結語

第四部分 法律外的共用規範

第九章 自生的道德秩序:流動群體的互助體系
  引言
  一、關於居住貧困群體的居住生活調查
  二、「緣」與「類」:居住生活互助協作關係的實踐基礎
  三、居住生活互助行為的道德性
  四、結語
第十章 「違規」的空間
  一、關於城市違規現象研究的理論範式討論
  二、占據者的邏輯
  三、違規空間如何嵌入城市社區
  四、政府的應對
  五、「違規」作為轉型社會中的法律文化和政治文化(代結語)
第十一章 都市劇場中的「市民」:現代文明法則的想像與實踐
  引言:關於上海膠州路事件
  一、如何解釋城市災害背景下的市民行動
  二、災害事件中的市民認同及其社會聯結
  三、市民、公民及政治文明:幾個問題的討論
  四、結語:「基於規範的社會秩序」的市民實踐
第十二章 「過渡期政治」及其精英倫理
  引言:「轉型陷阱」或「邊界狀態」?
  一、轉型中國的「過渡期」
  二、權力團體的過渡期政治
  三、作為政治文化的「等待」
結論
  一、社會體制與政治─社會穩定
  二、社會轉型的框架意義
  三、例外事件與邊界狀態
後記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