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ions from The Grand Scribe's Records with Annotations (Revised Edition)

Lee Wei-tai, Wu Zhen-xun, Sung Su-ping, Hsu Sheng-hsin, Chang Su-ching, Huang Pei-Jung, Liu Wen- ching, Liu Teh-han

  • PublishedAugust, 2014
  • Binding精裝 / 23*17 / 584pages / 單色(黑) / 中文
  • Publisher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SeriesEducation-Textbooks
  • ISBN978-986-350-016-2
  • GPN1010301064
  • Price NT$520 紙本絕版
  • ebook
    TAAZE /

本書為臺灣大學大一國文「史記」課程指定閱讀教材。
閱覽此輯,可悉《史記》之微言大義,更得窺太史公文章之美。


本書由臺大中文系教師群共同選注。全書包括〈司馬遷和史記概說〉一篇、注釋三十篇及附錄二篇(〈報任安書〉、《漢書‧司馬遷傳贊》)。選材精當妥切,《史記》一書之精華名篇殆皆收錄,尤著重於表揭特出的人物性情和歷史情境。體例周詳完整,注釋簡明扼要,適合作為各大專院校教材及自修者入門之指引。

李偉泰

廣東省梅縣人,1946年生,1977年獲臺灣大學文學博士,歷任該校中國文學系教授,學系暨研究所主任等職,現任該系兼任教授。近十餘年來之研究領域涵蓋《史記》、《漢書》、《四書》及漢代學術史,著有《兩漢尚書學及其對當時政治的影響》、《先秦典籍所述上古史料研究》、《漢初學術及王充論衡述論稿》等書,及相關論文數十篇(詳見臺大中文學系網址)。

伍振勳

1965年生於臺灣雲林,2006年獲國立清華大學文學博士,2007年起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現職副教授。研究領域以先秦諸子思想、儒學思想為主,著有《語言、社會與歷史意識──荀子思想探義》、《戰國時期道家與法家之道法思想研究》,以及〈聖人敘事與神聖典範:《史記‧孔子世家》析論〉、〈書寫孔子傳記的意義:《史記‧孔子世家》在當代的迴響〉等論文。

宋淑萍

山東人,1942年生,1968年獲臺灣大學文學碩士,現任該校中國文學系兼任副教授。學術研究領域以韓非子、荀子、漢書、左傳為主。著有〈孟子集注補正〉、〈韓非子與荀子思想之比較〉、〈論商君書的成書年代〉、〈「老學最毒天下」駁議〉等論文。

徐聖心

祖籍廣東蕉嶺,1965年生於臺灣彰化,1998年臺灣大學中文所博士,現任該校中國文學系教授。學術領域為先秦儒學、莊子與莊子學史、明末清初三教會通、中國夢文化。

張素卿

臺北市人,1963年生,1997年獲臺灣大學文學博士,現任該校中國文學系教授。研究領域以《左傳》及中國敘事傳統為主。著有《左傳稱詩研究》、《敘事與解釋──左傳經解研究》、《清代漢學與左傳學──從古義到新疏的脈絡》,以及〈左傳戰爭敘事蠡探〉、〈史記評點的本文分析〉等論文。

黃沛榮

廣東省中山縣人,1945年生,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班畢業,並獲國家文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教授,臺灣大學中文系、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兼任教授。研究範圍包括易學、文字學、圖書文獻學、大陸語文研究等。撰有《周書周月篇著成的時代及有關三正問題的研究》、《周書研究》、《漢字的整理與統合》、《兩岸文字現象比較研究》、《周易彖象傳義理探微》、《易學乾坤》等專著多種,另有論文數十篇。

劉文清

江蘇省丹陽縣人,1963年生,1998年獲臺灣大學文學博士,現任該校中國文學系副教授。學術研究領域以訓詁學及墨子為主。著有《墨子閒詁訓詁研究》及〈訓詁學新體系之建構:從當前訓詁學研究之回顧與反思談起〉等論文十餘篇。編有《中韓訓詁學研究論著目錄初編》(與李隆獻合編)。

劉德漢

湖南省新化縣人,1925年生,1968年獲臺灣大學文學碩士,現任該校中國文學系兼任教授。學術研究領域以漢書、史記及淮南子為主。著有《淮南子與老子參證》、《老子試校釋譯(附老子六種)》等書及〈史記漢書李廣傳之比較研究〉等論文數十篇。

序言
增訂一版說明
例言    
篇目      
引用書名簡稱全稱對照表 
司馬遷和《史記》概說  

篇目

一、項羽本紀      
二、六國年表序     
三、秦楚之際月表序   
四、陳涉世家
五、蕭相國世家
六、留侯世家
七、陳丞相世家     
八、伯夷列傳
九、管晏列傳
一〇、伍子胥列傳
一一、商君列傳     
一二、孟子荀卿列傳
一三、魏公子列傳    
一四、樂毅列傳 
一五、廉頗藺相如列傳 
一六、田單列傳 
一七、屈原賈生列傳
一八、刺客列傳 
一九、李斯列傳     
二〇、張耳陳餘列傳   
二一、淮陰侯列傳
二二、劉敬叔孫通列傳
二三、季布欒布列傳 
二四、張釋之馮唐列傳  
二五、魏其武安侯列傳
二六、李將軍列傳
二七、游俠列傳     
二八、滑稽列傳
二九、貨殖列傳
三〇、太史公自序    
附錄一、報任安書    
附錄二、漢書‧司馬遷傳贊 
圖版一、太史公游歷圖  
圖版二、戰國時代中原地區圖
圖版三、淮陰侯列傳綜圖 

序 言
 
何寄澎 (臺大中文系教授)
 
在臺大大一國文教學的傳統中,《孟子》與《史記》二書的選讀、講授,一直是重要的內涵,其最早的緣起應可溯自傅斯年校長主持校務時期。就文學藝術的角度言,《孟子》、《史記》都是最好的文章:前者氣勢滂沛,後者風神淋漓;而就精神與旨趣而言,讀《孟子》可養浩然正氣,漸漸形塑自我為「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丈夫;讀《史記》則「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深思探索人類歷史的真相,從而養成判斷是非、追求真理的智慧與情操,最後終能確定自我生命價值的選擇,無怨無悔 —— 換言之,二者所隱含的崇高意義均當為一「知識份子」所需理解、堅持、信守。臺大學子均為國家最優秀的年輕人,我想自傅校長以來,每一個臺大新鮮人都需親炙此二書,或許正有這深意在。
 
然而,時代的輪子不停滾動,許多傳統的價值遂不免漸漸崩解、喪失。為了肆應晚近「多元價值」的要求,臺大大一國文課程內涵早已五花八門,姿采盡出,然而難得的是,《史記》不朽的價值似乎仍廣被體認—— 這由開設史記選讀課程的先生還是最多即可看出(相形之下,《孟子》寂寞多了,然亦無可奈何!)為了彰顯此中意義,也為了對優良傳統的維繫再盡一份心力,以致能永遠有後起的發揚者,我乃邀集本(中文)系大一國文委員會商討研擬「提昇大一國文教學品質計畫」,並優先規劃《史記選讀》此一共同教材之出版。承蒙校方經費補助以及李偉泰、劉德漢、黃沛榮、宋淑萍……等先生慨然同意參與全書校釋編寫工作,乃自9 5年8月起開始進行,歷經二年全稿終於完成。期間,上述各先生所費時間、心力誠難以數計矣,而劉文清先生負責會議之安排與文稿彙整,尤為辛勞,謹藉此致由衷之敬意與謝意,並於付梓之前,略綴數語如上,至盼此書能益彰顯《史記》的價值與精神,對二十一世紀新一代臺大人的生命與智慧具有充實、啟發的效果,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