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rand View of the Red Chamber Dream : Ten Beauties of First Register

Ou Li-chuan

  • PublishedAugust, 2017
  • Binding平裝 / 21*14.8 / 968pages / 單色(黑) / 中文
  • Publisher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SeriesEducation-Textbooks
  • ISBN978-986-350-242-5
  • GPN1010600896
  • Price NT$900
The “Golden Hairpins” are the heart and soul of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one of the greatest classics of Chinese literature, each character emanating a unique charm. The main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ethereal realm of the Great Void—Lin Daiyu, Xue Baochai, Jia Tanchun, Jia Yingchun, Jia Xichun, Shi Xiangyun, Wang Xifeng, Li Wan, Miaoyu, and Qin Keqing—create a rich and intricate narrative through their interwoven stories. Their lives and personalities bring forth a multifaceted display of emotions and moral landscapes.
 
This book employs a wealth of Western literary criticism, the profound heritage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s of the Qing dynasty to offer a fresh and textually grounded interpretation of each “Golden Hairpin” character. By examining the author’s creative intentions, narrative techniques, and various subtle hints within the text, the book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portrayal of these characters.
 
As these “Golden Hairpins” move through the world of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they lead readers on an emotional journey, evoking laughter, sorrow, lamentation, and grief. Through their experiences, readers can appreciate the various shades of life and reflect on their own experiences of joy and sorrow.
 
Li-Chuan O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卷上
第一章 總論:人物的詮釋原則
一、「意見」:另一種謠言
二、獨特的個體:具體經驗上的人
三、「滑疑之耀」:複調的平等

第二章 「一字定評」與代表花
一、人/花互喻與象徵寓意
(一)花神、花魂的整體概念
(二)單一代表花
(三)無花的特殊意義
二、一字定評

第三章 「重像」或「替身」設計
一、人物關係的特殊建構方式
(一)傳統的「影子」說
(二)西方的「替身」說
二、賈寶玉的重像人物
(一)甄寶玉
(二)薛寶釵
(三)榮國公
(四)史湘雲
(五)芳官
(六)賈政、北靜王水溶

三、薛寶釵的重像人物
(一)賈寶玉
(二)兼美
(三)薛寶琴
(四)襲人
(五)楊貴妃

四、林黛玉的重像人物
(一)顯性替身
(二)隱性替身
(三)歷史重像
(四)重像之共通特點

第四章 林黛玉論
一、神話:感傷性格的先天解釋
(一)俗情化的仙境空間
(二)絳珠仙草與娥皇女英的化身
(三)恩情:「灌溉」的慈悲
(四)還淚:「致命」的愛情
二、貴族少女:林姑娘不是「灰姑娘」
(一)列侯之家、書香之族
(二)男兒教養與正統教育
(三)真正的寶二奶奶人選
三、寵兒/孤兒:單邊主義的自我中心
(一)寵兒:客觀現實的優渥待遇
(二)孤兒:主觀偏執的自卑意識
四、人格特質與生活習性
(一)多愁:親情的缺失與愛情的壓抑
(二)多病:柔弱的生活樣態
五、由「個人」到「合群」的轉化
(一)林黛玉喜歡自己嗎
(二)成長的「過渡儀式」
(三)成熟:後期的大幅轉變
六、寶、黛之間的裂變
(一)同途殊歸的分歧
(二)續書的如實繼承
七、黛玉之死

第五章 薛寶釵論
一、「君子」之難寫與難解
二、成長背景與人格特質
(一)皇商的家世環境
(二)成長過程及轉變
三、性格成因與生命哲學
(一)健全的社會意識
(二)世俗人文主義者
(三)「雪」的意象
四、「冷香丸」新解
(一)熱毒:致病之原因與原理
(二)喘嗽:外顯之病徵與意義
(三)藥材之特性與功能
(四)最初服用的年齡
(五)冷香丸的寓意
五、立體突破的多元面貌
(一)唯一的淘氣
(二)少女的羞澀
(三)唯一的大怒
(四)唯一的傷心
(五)唯一的嫉妒
(六)調侃嘲戲與諷世嫉俗
六、爭議事件的釐清
(一)嫁禍論
(二)金釧兒之死
(三)尤、柳事件
(四)對「金玉良姻」的態度
七、相關詩詞的寓意重估
(一)「任是無情也動人」釋義
(二)〈臨江仙.詠柳絮〉釋義
八、真正的佳人

第六章 賈探春論
一、一種靈苗異
(一)生日的意義
(二)風箏、鳳凰與芭蕉
二、大觀精神:宰相器識
(一)秋爽齋的人格化身
(二)法理的客觀精神
三、入世幹才:才志兼備
(一)敏智過人
(二)領袖風範
四、血與心:君子的追求
(一)抗拒「血緣勒索」
(二)剔骨還肉:宗法制度的解除魔咒
(三)身分認同: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選擇
五、出走意識:超時代的性別突破
(一)「我但凡是個男人」
(二)「不許帶出閨閣字樣」
六、遠嫁的心理創傷
七、末世的光輝

卷下
第七章 賈迎春論
一、木頭:「沒有個性」的個性
二、基本焦慮與「病態的依順」心理
三、生命哲學與思想根據
(一)「功過格」的努力
(二)弱化的「女性意識」
四、幸福的片刻
五、信仰的崩潰:唯一的抗議
六、角落裡的青苔

第八章 賈惜春論
一、前言:「苗而不秀」
二、基本焦慮與「病態的逃避」心理
(一)天賦的廉介孤獨僻性
(二)奇特的獨立宣言
三、生命哲學與思想依據
(一)斷情滅欲:佛教的出世觀
(二)寫意畫、不善詩的意義
四、「吝惜」春天:拒絕人生

第九章 史湘雲論
一、序言
二、天賦與性格特質
(一)身世背景與生存實況的反差
(二)客觀看待自己
三、心直口快:「直而溫,率而無虐」
四、一半風流一半嬌:雙性的均衡
(一)玉女英豪的英雄本色
(二)女扮男裝的雙性同體
(三)酣睡的海棠與詩瘋子
五、婚姻與命運
六、沒有陰影的心靈

第十章 王熙鳳論
一、序言
二、名門出身與特殊教育
(一)男兒教養
(二)未讀書識字
三、大家小姐的正統風範
(一)知禮、守禮
(二)帳也清楚,理也公道
四、孝敬愛憐的真情誠意
五、觀其所使:平兒論
六、逸才踰蹈的出軌與反思
(一)權
(二)財
(三)欲
(四)妒
七、人命公案的平議
八、犧牲奉獻與悲憤灰心
(一)財貨賠墊
(二)身心受創
(三)休棄的下場
九、對脂粉英雄的禮讚與哀輓

第十一章 李紈論
一、成長背景與性格基調
(一)命名的深義
(二)家庭教育對人格的塑造與影響
二、白梅:心如止水的年輕寡婦
(一)大家規矩
(二)真愛的基礎
(三)梅妻虎子
三、紅杏:灰燼中的餘火殘光
(一)優雅的生活情趣
(二)理性客觀的公正判斷
四、沉默的大財主
(一)收支的單向模式
(二)對物價的敏感
五、「投射心理」與「同類比較」
(一)「投射心理」:王熙鳳的特質
(二)「同類比較」:對妙玉的不滿
(三)「白梅/紅杏」的立體統一
六、在缺憾中自足

第十二章 妙玉論
一、生命史的軌跡:五個階段
二、先天秉賦:冰霜之下的善良柔軟
三、太高、過潔:性格的極端化發展
(一)出身等級的慣習品味與文化排斥
(二)放誕詭僻:櫳翠庵的自由伸張
四、白雪紅梅:道姑/名流的綜合體
(一)少女情愫
(二)李紈的同類相斥
五、淖泥的下場:自我的單薄狹隘
六、高傲的小鳥

第十三章 秦可卿論
一、另類的海棠花
二、低微的出身與優異的天賦
(一)獨特的向上階級流動
(二)兼釵、黛、鳳三人之長
三、愛欲女神:春睡的海棠
(一)月貌風情與愛欲細節
(二)與寶玉的清白無瑕
四、情、欲的複合
(一)「爬灰」的真情基礎
(二)失落的情節
(三)丫鬟的角色
五、曖昧的死亡
(一)上吊自縊與慢性消耗
(二)縱欲而亡:賈瑞的同步性
六、殿後的批判

第十四章 總結:性格、環境、命運及其反思
一、人格養成的先天性
二、家庭、環境的關鍵性
三、人性樣貌的複雜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