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ology of Climate Change: High Carbon Society and its transformation challenge

Chou, Kuei Tien

  • PublishedMay, 2017
  • Binding平裝 / 21*14.8 / 320pages / 部分彩色 / 中文
  • Publisher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SeriesClimate Change Policy and Law Series 4
  • ISBN978-986-350-227-2
  • GPN1010600479
  • Price NT$360

如何扭轉威權體制餘緒下專家政治所造成的「僵局風險治理」?
政府與社會之互不信任,為臺灣近年最大的挑戰。


氣候變遷威脅形塑了全球治理與社會轉型挑戰,在國際脈絡下,臺灣面臨國際綠色公約制裁之垂直壓力,而對應性地導致國內社會經濟轉型要求之水平壓力;這兩者的螺旋效應直接撼動經濟、產業與能源的結構變革。

本書所稱「氣候變遷社會學」,關鍵在於批判論證社會轉型的結構性路徑依賴、鎖入效應,以及社會能動、強健性知識的挑戰。第一部曲探討臺灣高碳社會的結構路徑,分析高耗能與高排碳產業之政策、轉型怠惰與困境。第二部曲探討公眾風險感知之典範轉移象徵、水資源爭議與永續衝突。第三部曲聚焦在公民認識論與社會強健性分析,凸顯臺灣從反污染到氣候風險之環境運動變遷元素,探討多元團體強健的風險知識動員如何翻轉重大開發案決策,以及壓迫政府啟動PM2.5空污管制。


名家推薦:

這本專書的出版,可以說對臺灣探討有關全球氣候變遷議題的社會學研究領域,提出非常重要的成果,開展出新的研究議題,並且引領未來持續分析的方向。章節安排相當有創意,除了深入分析問題之外,更處理和社會實踐高度相關的公民認識論和社會韌性的議題,對於臺灣環境永續由下往上發動的社會改革很有啟發性。

──臺大社會學系教授 陳東升


臺灣風險社會的來臨,也惡化「高碳經濟」對臺灣不永續發展的險惡狀態。「在地論述」與「在地行動」是我很欣賞的本書特色,針對臺灣該如何從高碳社會走向低碳社會的必要轉型,提出策略思考的兩個大方向。剖析「高碳經濟社會」的結構和惰性,和批判民眾對氣候變遷的焦慮和企業抗拒及政府失責之間的矛盾。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總統府資政 蕭新煌


作者透過脈絡性的社會結構觀點,探索臺灣自發形成的公民認識論、科技民主與社會強健性知識等元素,並以具體數據和事件來分析臺灣的決策模式、專家政治、風險論述、管制邏輯與風險文化,描繪出臺灣長期以來辯證出的各種氣候風險治理與環境運動,十分難能可貴。

──政大社會學系兼任教授 顧忠華

周桂田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師承德國社會學思想巨擘Professor Ulrich Beck,致力於倡議、轉化與創造「風險社會」與臺灣及東亞社會的新理路,並進行鉅變社會轉型之行動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全球化、科技與社會、風險治理、能源轉型、氣候變遷與低碳社會、東亞風險社會與現代性。

典範轉移大不易/蕭新煌 
風險時代的暮鼓晨鐘/顧忠華
理論與實作的連結/陳東升 
自序 
 
第一章 導論:氣候變遷與風險社會
氣候變遷風險與災難 
高碳社會 
本書架構與章節安排
 
第二章 治理創新
反身性治理與轉型管理 
轉型社會之路徑依賴 
管制科學 
社會強健性與公民認識論 
遲滯型風險社會 
 
第一部曲 結構性路徑依賴
 
第三章 臺灣永續發展的困局:高耗能與高排碳產業與政策轉型怠惰
重要能源會議與產業轉型規劃 
社會抗爭與壓力 
產業轉型怠惰 
第四章 高碳社會結構
能源密集產業排碳結構 
主要工業部門之碳排放結構 
主要耗能產業之碳排放結構 
小結 
石化業能源消耗分析 
石化業與能源密集產業之能源密集度 
石化業消耗能源與對全國GDP 貢獻不成正比 
全國、能源密集產業與石化業之能源消耗與GDP 貢獻比較 
工業產值與二氧化碳排放之比較 
氣候變遷政策下之產業政策調整 
討論
結論
 
第二部曲 風險感知與永續衝突
 
第五章  氣候治理的新挑戰:臺灣民眾氣候變遷認知轉移
全盤社會的典範轉移 
抽樣樣本分析 
問卷設計 
兩個年度的問卷結果分析比較 
氣候變遷嚴重性 
環境與經濟發展典範逐步轉移 
個人行動與世代正義 
低碳能源與永續發展意識提高 
願付代價 
環境補貼 
風險溝通 
風險治理 
公民參與決策 
企業社會責任 
討論與結論
 
第六章 氣候變遷與耗水產業雙人舞:水資源治理之路徑依賴分析
氣候變遷與反身性現代化 
反身性治理與轉型管理 
研究方法 
臺灣水資源背景簡介 
臺灣水資源政策 
建壩的成本、目的與代價 
石化產業之發展脈絡 
石化產業之用水消耗與GDP 
案例分析:集集攔河堰與大度攔河堰 
集集攔河堰與六輕之用水爭議 
移用農用水與成本外部化 
集集攔河堰轉嫁之環境成本 
大度攔河堰與國光石化、中科四期供水爭議 
轉嫁傷害:工農搶水 
大度攔河堰轉嫁之環境成本 
小結:耗水與不永續的路徑依賴 
結論 
 
第三部曲 轉型治理:公民認識論與社會強健性
 
第七章 從反污染到氣候變遷風險運動
發展型國家脈絡下之公民認識論 
遲滯型風險社會之公民認識論 
從發展型國家到新自由主義政權 
反污染運動 
轉向氣候變遷風險運動 
反污染運動階段:社會強健知識初生 
氣候變遷風險運動階段:重塑公民認識論 
行政路徑 
立法路徑 
司法路徑 
風險論述路徑 
結論 
 
第八章 超越高碳社會:朝向公民參與路徑之氣候治理
風險與反身性治理 
次政治與社會強健性知識 
反國光石化事件決策 
社會爭議與公民社會抗議 
風險溝通與社會信任 
次政治:多元自我動員 
次政治與公民知識動員 
地方知識vs. 白海豚會轉彎 
風險美學與藝文界知識 
異議專家知識 
醫界知識 
結論 
 
第九章 從氣候到PM2.5 風險管制爭議
管制科學在東亞 
多元的氣候風險論述 
從無知到主流論述框架 
異議專家:大學教授 
異議專家:彰化醫療界聯盟 
科學評估方法爭議與政治 
排除六輕共伴效應健康風險評估 
排除公民推薦之異議專家 
結論 
 
第十章 結論:啟動氣候變遷社會學
命題一:氣候變遷世界主義化與全球跨界風險 
命題二:氣候變遷與高碳社會 
命題三:氣候變遷與遲滯型風險社會之轉型能耐 
命題四:氣候治理與公眾覺醒 
命題五:氣候治理與社會運動 
命題六:建構驅動社會轉型網絡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