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s Last Empire: The Great Qing
- Preview新版書籍資訊
William Rowe; Translated by Li Ren-yuan, Zhang yuan
- PublishedJuly, 2013
- Binding平裝 / 21*15 / 372pages / 單(黑) / 中文
- Publisher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SeriesHumanities Research Series 6
- ISBN978-986-03-7024-9
- GPN1010201071
- Price NT$400
- Preview Google Books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帝國,也是傳統中國轉向現代中國的轉捩點,
更是現代中國形成的關鍵時期。
大清帝國如何崛起,開創康雍乾盛世?又如何經歷西方強權叩關,走向衰亡?
這段波瀾壯闊、風雲變色的歷史,在本書有最精采的描繪與解析。
本書作者羅威廉是《劍橋中國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系列作者群之一,是當今西方研究清史的權威學者。《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是繼魏斐德《大清帝國的衰亡》、史景遷《追尋現代中國:最後的王朝》之後,西方史學界極具代表性的清史研究專書,更為近半世紀西方清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本書是美國哈佛大學出版社《帝制中國史》(History of Imperial China)系列中的最後一冊,全書綜合近數十年來美國清史學界的新研究成果,呈現包括社會史研究、內亞轉向和歐亞轉向等三個重要的新取向。作者羅威廉教授從這些觀點出發,把大清帝國的歷史放入前後更長時段的中國史脈絡,以及更廣闊空間的全球性觀點中。書中以主題為主、時序為輔的方式安排章節,深入淺出地探討清代各時期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各重要主題,分析與敘述兼長且極具可讀性。雖然本書原為針對美國讀者撰寫,然而對於想一窺歐美清史學界近數十年發展概要的臺灣讀者而言,仍是極佳的入門之作。
羅威廉在本書中運用西方的「帝國」概念恰如其分地詮釋清朝的歷史位置:清朝將蒙古、女真、西藏及其他非漢民族,成功地整合為一種新型態、超越性的政治體,類似近代早期歐亞大陸型態之多民族普世帝國,是民族主義浮現檯面前的政治形式。
【目次】
繁體中文版序
導言
第一章 征服
組織征服
異族統治
王朝鞏固
協調適應
第二章 治理
政治體制
行政創新與中央集權
錢財與人才
地方治理
清代國家的管理能力
清代對地方治理制度的討論
第三章 盛清
帝國擴張
盛清文化
警訊
第四章 社會
人口成長與轉變
土地與勞工、賤民與奴隸
族群
女與男
清代士紳
家庭與親屬
慈善活動
第五章 商業
經營革新與都市化
貿易的進行
朝貢貿易
在中國的外國人
廣州體系
第六章 危機
長期變遷
循環衰落
內部叛亂
經濟蕭條
改革思想與經世之學復興
改革方案及政策
西方的衝擊
第七章 叛亂
盜匪
「祕密會社」
白蓮教亂(1796-1805)
太平天國(1850-1864)
第二次英中戰爭
歷經太平天國倖存的大清帝國
第八章 中興
四種同治中興的觀點
帝國的復興
早期的工業化
自強運動失敗了嗎?
對外關係的惡化
日本的挑戰
第九章 帝國主義
世紀末中國的帝國主義
中國對帝國主義的回應(1895-1900)
排外主義
個人政治
地方政治
第十章 革命
朝廷為中心的改革
對於1911 年革命的西方觀點
學生
職業革命家
改革派精英
帝國的終結
結論
誌記
徵引書目
索引
外文人名索引
地圖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