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 Living and Domestic Technologies

Jou Sue-ching, Liu Pei-ling

  • PublishedDecember, 2012
  • Binding平裝 / 23*17 / 248pages / 單(黑) / 中文
  • Publisher國立臺灣大學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
  • SeriesEducation-Popular Science Series
  • ISBN978-986-02-9375-3
  • Price NT$320
  • Paper Books San Min Books / wunan / books.com.tw / National Books / iRead / eslite / TAAZE /

編者序

「永續智慧人本住家」的跨領域印記 文 / 周素卿 一本書的出版,是一個過程的印記。這個過程和國內推動「智慧生活科技」的跨領域研究與人才培育直接有關,也和這個學術社群的形成有所關聯。2006 年8 月,我在吳政忠教授的邀請下,參與了國科會「前瞻優質生活環境專案深耕計畫」,正式踏入「智慧生活科技」的領域,爾後又持續參與吳政忠教授主持的「永續智慧人本住家」三年期(2006 年8 月到2009 年10 月) 跨領域研究的計畫,此計畫在吳教授借調至國科會擔任副主委後,轉由劉佩玲教授接棒主持。然而跨領域的合作就像跨一道鴻溝一下,是深具挑戰性的工作,在既有的學術人口中推動跨領域研究,其實很難永續,需要更多生力軍的投入。因此,在執行計畫的過程,主持群便在95 學年度第二學期於臺灣大學開設了「智慧生活科技專題」,這個課程持續開設了兩次,吸引了不少跨領域的學生修習。然而對我自己的專業而言,我也發現「家」這個微觀的空間場域,其實也是科技的角力場,因此,也接續以「家、空間與科技」為課名,在97 學年度第一學期開授了碩士班的課程。 這本書的內容,就是集結當時多數講者的演講內容,重新改寫或增補而成的專書。書寫與編輯的過程相當長,主要是希望本書能兼具跨領域學術的專業性與科普書的易讀性。其中有幾位著者,目前也參與教育部「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培育計畫」,為跨領域人才培育持續努力,希望本書能為「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培育計畫」增添些許知識性的薪材。

本書得以正式出爐除了著者的投入外,還要感謝兩位專業的出版編輯: 賴佩茹、陳佳聖;與一位美術設計:蔡欣巧的協助。更有兩位助理編輯:陳盈秀、謝柏宇協助文獻的編輯與內容的校閱。 編者序:科技與人文共譜美麗詩篇 文 / 劉佩玲 智慧生活科技發展迄今,已超過15 個年頭,由於資通訊科技以加速的方式大躍進,加以眾人對未來生活的想像與期盼,也驅動了家庭科技智慧化的演化進程。 我本身在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任教,所從事的研究教學工作原本與智慧科技有相當距離,會加入智慧生活科技的領域,純屬無心插柳。2005 年我擔任應力所所長期間,和一群同事每週五都有個早餐會。那是一個非正式的會議,與會者很輕鬆地一邊喝咖啡,一邊把自己的研究、想法、見聞拿出來與大家分享,討論的議題五花八門,但通常都繞著應力所未來研究發展方向這個主軸打轉。經過長時間的腦力激盪與分析討論,大家都認同科技發展不該是科技人競技的成果,因此必須跳脫純科技人的思考模式,不能單由供給端來擘畫科技的發展藍圖,而該回歸到人,由使用者需求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如何藉由科技創新提升人類生活品質,所以就提出「發展以人為本的智慧生活科技」的主張。由於當年參與早餐會的同事有多位被借調到政府部門擔任重要職務,我們的理念也得以由學術象牙塔散播出去,成為全國產業科技策略會議的議題,智慧生活科技研發也在產官學研界如火如荼地展開。 在此因緣際會之下,我和來自五所大學機械、電機、資工、醫工、土木、材料、地理、心理、社會、社工、教育、歷史、建築、設計等系所的教授組成了一個跨領域研究團隊,執行國科會「永續智慧人本住家」計畫,推動「以人為本、科文共裕」的智慧家庭科技研究,雖然歷經辛苦的磨合過程,但我卻認為是人生中打過最美好的一仗。《智慧生活家科技》一書可說是此研究計畫最重要的一個成果,希望這本書能帶領讀者進入一個深度的智慧生活之旅,同時為讀者開啟新視野,看科技與人文如何共舞而譜出美麗的生活詩篇。

會說話的家不再是神話,會溝通的家讓生活智慧化,科技不再冷冰冰,因為家讓它有了溫度 本書忠實呈現臺灣在智慧生活科技此一新興領域,是如何從觀摩國際趨勢與經驗啟始;接著檢視臺灣科技與產業的條件與定位,並聚焦在「家」這個範疇,進行跨領域科技與服務的研發與應用。書中集結數個前瞻性跨領域合作研究開發的案例,為讀者開啟智慧生活科技的想像與視野。這些案例可讓讀者了解科技如何落實在具體的居家空間,貼近一般大眾的生活經驗,並且從最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與操演中,提煉出生活智慧與科技創意。有別於一般科技書籍,本書也加入了人文對科技發展的省思,提醒讀者,任何一種科技的應用背後皆有其或隱或顯的意圖,科技研發與實踐所帶來的結果,有可能是特定意識形態下的產物,譬如性別歧視就可能透過科技實踐,不著痕跡地加深其力道。

【作者簡介】

周素卿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教育部智慧生活在地創新與企業育成人才培育平臺推動計畫主持人

劉佩玲
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臺大INSIGHT智慧生活研究中心老人福祉研究群主任

江佳璇
臺大INSIGHT智慧生活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吳文中
國立臺灣大學工程科學與海洋工程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何宇傑
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智慧型代理人實驗室博士候選人

李振邦
國際商業機器顧問軟體工程師

邱俊凱
臺大INSIGHT智慧生活研究中心軟體工程師

高崇真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生

翁註重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 助理教授

陳惠萍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康仕仲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
臺大INSIGHT智慧生活研究中心老人福祉研究群召集人

陸敬互
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傅立成
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特聘教授

廖峻鋒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賴彥如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碩士生

【目次】

推薦序1—吳政忠

推薦序2—李世光

編者序1—周素卿

編者序2—劉佩玲

Part 1 智慧生活的變遷

Chapter 1 智慧生活科技導論 周素卿、劉佩玲

Chapter 2 政策藍圖與智慧生活科技的推動 周素卿、劉佩玲、高崇真

Chapter 3 科技與未來生活想像:知名研究與展示中心 周素卿、高崇真

Part 2 智慧住宅

Chapter 4 智慧住家與資通訊科技 傅立成、何宇傑

Chapter 5 無線感測網路之居家生活應用 邱俊凱、李振邦、吳文中

Chapter 6 多媒體娛樂、數位通訊與智慧客廳 廖峻鋒、陸敬互、傅立成

Chapter 7 煮食、情境感知與智慧廚房  賴彥如、周素卿

Chapter 8 舒眠、減壓與智慧臥房  康仕仲、江佳璇

Part 3 智慧生活的反思

Chapter 9 性別與智慧住家:女性主義的科技研究  陳惠萍

Chapter 10 家庭廚房工業化及其社會意義 翁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