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圓形劇場裡的學術展演──臺大出版中心@2016台北國際書展2016-01-25

 
臺大出版中心
2016台北國際書展
 
 
圓形劇場裡的學術展演
 
在這裡,我們打造了一座圓形劇場,
 
一磚一瓦都是思辨下的哲理結晶。
 
當聚光燈落下,
 
宏偉的思想百家鳴放,於舞臺中央眾聲喧嘩地展演。
 
邀請讀者駐足停留,帶著探求知識的目光,
 
見證屬於這個時代的學術精神。
 
【講座一】
 
跟著大腦去旅行──探索大腦裡的不可思議
主持:高涌泉(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主任)
主講:麥可‧C‧柯博利(Michael C. Corballis)(奧克蘭大學心理系榮譽教授)
時間:2月17日(三)13:00-13:45
地點:臺北世貿一館藍沙龍
共同主辦: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作者將化身為大腦旅行的嚮導,從心理學的大門,帶領讀者進行一趟大腦探險之旅,發掘大腦的種種不可思議。從「分心」開始,逐步探究大腦的「記憶力」、「空間/時間感」、「同理心」、「創造力」等功能,滿足我們對大腦的好奇心。在經過這趟大腦旅程之後,終於我們可以更瞭解大腦的運作機制,放心「跟著大腦去旅行」。
 
【講座二】
 
科普種子學──從會走路的椰子到被絕育的基改豆
講者:郭華仁(國立臺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
時間:2月17日(三)15:00-15:45
地點:臺北世貿一館展位A501
在種子或絢麗或平淡的外觀下,是極複雜的內在花樣。為繁衍後代,種子不惜「走路」也要在適當的時機發芽,其壽命雖有長有短,但均可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然而農藥公司卻視基因改造技術為牟利工具,製造毫無生機的種子,剝奪種子的生育權。科普種子學帶你一窺種子的奧妙,解開椰子會走路的謎團,戳破孟山都與基改豆的祕密。
延伸閱讀:《種子學》
 
【講座三】
 
撫育青春兒女的那雙手──《大觀紅樓(母神卷)》講座
主講:歐麗娟(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時間:2月19日(五)15:00-15:45
地點:臺北世貿一館展位A501
《紅樓夢》不只是一部青春紀事,同時也是一闋母神頌歌。寶玉和金釵們得以在大觀園裡成長、初嚐情果,有賴母性人物撐起一方天地、給予滋養。在這樣的精神教養與價值傳承下,影響金釵的不同性格,而走向各自的結局。本講座由歐教授主講,細看母神們如何肩負責任,為青春兒女們遮風避雨,成就《紅樓夢》靈秀群像。
 
【講座四】
 
影像裡的真實與再現──《「看見台灣」:台灣新紀錄片研究》新書發表會
主持:梅家玲(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主講:邱貴芬(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
與談:沈可尚(紀錄片《築巢人》導演)
時間:2月19日(五)17:00-17:45
地點:臺北世貿一館迷你沙龍
臺灣新紀錄片的目光,始終關注於社會各個面向。影片的觀點詮釋、倫理議題等表現手法,引導同時也挑戰著觀眾的思考,並反映導演自我對話的過程。然而在國際上,臺灣紀錄片的能見度卻相當有限。本場講座由《「看見台灣」:台灣新紀錄片研究》作者邱貴芬教授與導演沈可尚,分享對於臺灣新紀錄片的觀察,也談談如何在國際舞臺發聲。
 
【講座五】
 
一齊遊大觀園──《紅樓夢導讀》講座
主持:柯慶明(臺大新百家學堂執行長)
主講:白先勇(小說家)
時間:2月20日(六)14:15-15:15
地點:臺北世貿一館主題廣場
《紅樓夢》集小說之大成,蘊含了探索不盡的祕密,其中眾人物愛欲糾葛的主舞臺,便是在大觀園這片空間展演。在這裡,我們看到滿清世族最鼎盛風光的年代,也目睹大樓傾頹後的哀涼結局。白先勇曾多次提到這部經典作品對他的深遠影響,及其筆法在培育文學教養上的重要性。本講座邀請白先勇與讀者同遊大觀園,以作家的眼光帶領我們回顧最牽動人心的紅樓場景。
 
【講座六】
 
思想、社會與歷史變動──從唐代中國談起
主講:陳弱水(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院長、歷史學系特聘教授)
時間:2月21日(日)12:00-12:45
地點:臺北世貿一館展位A501
唐代中國,佛教鼎盛,道教與道家意識活躍,洋溢著文學崇拜之風,但是唐代中晚期又是思想巨變的時代,導致中古局面的結束,並逐漸積累出後來宋學與宋型文化的泉源。這個變局涉及思想與社會的關係以及歷史變動等重大課題,本講座試圖透過唐代的例子討論這些問題。
 
【講座七】
 
為何流離?何為歸屬?從二戰後的港臺文學與社會談起
主講:熊秉真(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科研究所所長、歷史系講座教授)
          游勝冠(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教授)
          李瑞騰(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時間:2月21日(日)15:00-15:45
地點:臺北世貿一館展位A501
陳寅恪先生有詩云:「南渡自應思往事,北歸端恐待來生。」流離、漂泊與離散是人類自古以來不斷面臨的生存體驗,在二戰之後的香港與臺灣更主導了許多人的生命軌跡;然而,尋得歸屬是否可能?歸屬又在何方?這些直指生命的叩問,更成為文學創作中的重要主題。「流離與歸屬」此組概念,正可用以探討、剖析港臺兩地集體的文學與文化現象。
 
【講座八】
 
「帝國」如何在臺灣──重讀殖民地臺灣的歷史與文化
主講:李承機(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副教授)
          李育霖(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教授)
          蘇碩斌(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時間:2月21日(日)16:00-16:45
地點:臺北世貿一館展位A501
將「帝國」置入引號,是因帝國不僅是對立於殖民地的文化與政治統治體,同時也包含與殖民地社會及文化相互採用、指涉、交疊,甚至相互依存的關係與過程。在此意義之下,日本帝國對臺灣的殖民統治,如何滲透進入庶民生活的知識與文化肌理?當時的臺灣人民如何主動迎拒,甚至反向規定帝國的治理?今日的我們又該如何理解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