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oppositeness of Hsin: The Character of Culture that Confucian Performs in Pre-Chin

Hsu Sheng-Hsin

  • PublishedOctober, 2021
  • Binding平裝 / 21*14.8 / 296pages / 單色(黑) / 中文
  • Publisher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SeriesNTU Philosophy Series 21
  • ISBN978-986-350-514-3
  • GPN1011001707
  • Price NT$420
  • ebook
    KOBO / Readmoo / TAAZE / 博客來 /
  • Paper Books San Min Books / wunan / books.com.tw / National Books / iRead / eslite / TAAZE /
  • EISBN(PDF)978-986-350-537-2
  • EISBN(EPub)978-986-350-545-7

緒論
  一、文化學視野的開啟
  二、文化比較與「心」的意涵
  三、本書架構與內容概述
第一章 唐君毅文化理論探微──《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論心的型態
  一、引言:文化理論的必要與困難
  二、當代新儒家的文化理論模型
  三、唐君毅的學思歷程
  四、道德理性的體悟
  五、心之型態特性的提出與心之性情
  六、小結:唐君毅文化理論的成績
第二章 《論語》中孔子所體現的「心之無對性」
  一、引言:孔子在文化史的定位問題
  二、生存問題中之無對性:回應貧富問題的兩種方式
  三、生死問題中之無對性:生命意義的了悟
  四、人際中「無我」之無對性I:「孝」的諸面向及意義
  五、人際中「無我」之無對性II:「無我」的三個層次
  六、人與自然的和諧:仁知與山水
  七、人的崇高性:體證天道天命與「祭神如神在」
  八、人格型態中之無對性:終始在學與心之在其自己
  九、小結:以自證慧而成共命慧
第三章 分論I:法家與儒家「人與國家」論述型態的差異
  一、引言:從韓非的學脈談起
  二、韓非對儒家的批判
  三、韓非對「國家與人」的構想
  四、先秦儒家關於「人與國家」的體認
  五、小結:心之無對性與對設性施用之比較I
第四章 《孟子》中孟子所體現的「心之無對性」
  一、引言:另一個貫通孟子思想主軸的嘗試
  二、生命方向與行為原則之無對性:闢楊、墨與義利之辨
  三、立國型態之無對性:王霸論
  四、行善動力之無對性:性善論
  五、工夫論與人的無限性:知言養氣
  六、餘論:《孟子》中「善」與「萬物」的意義
第五章 分論II:「人性論」論述原則之批判與訾應──從《孟子》「天下之言性」章的異解談起
  一、引言:從一個未決章句看「人性論路向」的分歧
  二、「天下之言性」章異疏會詮
  三、後世釋孟子「性善」義辨謬
  四、小結:心之無對性與對設性施用之比較II
綜論
  一、心之譯詞與「欲」的問題
  二、另一個語詞對譯與交鋒的案例:「性」
  三、一個主題式差異的案例:生死問題
  四、心之無對性與群體的客觀性問題
  五、從「中庸」論崇高性與超越性問題
  六、「學」與「孝」、「仁」的提出

後記
徵引書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