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llection of the 22nd NTU Literature Award-winning Works

Chang, Su-Ching (ed. )

  • PublishedDecember, 2020
  • Binding平裝 / 21*14.8 / 480pages / 單色(黑) / 中文
  • Publisher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SeriesAbout NTU-Taida Series
  • ISBN978-986-350-427-6
  • GPN1010901953
  • Price NT$670
  • Paper Books San Min Books / wunan / books.com.tw / National Books / iRead / eslite / TAAZE /
在疫病危機的時代,人心惶惶,
文學卻默默地傳遞能量,
撫慰人心,鼓舞大眾。
 
第二十二屆臺大文學獎
由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主辦,共徵得新詩九十一篇,散文六十二篇,小說六十六篇,劇本十六篇,主題徵文一百一十篇,合計三百四十五篇,其中四十七件優秀作品獲獎,本書為優秀作品合輯。
 
書名《博孤誌》,取自得獎同學的創意:
若人人皆是一顆孤獨的星子,
透過文學,我們便也組成一片星空。
 
***
 
在被淚水濡濕的窪地
我採摘苦難與鹹
所孕育的水筆仔,剖開
發現早已風乾的鹽晶閃爍
如將逝的星;在廣袤的田野
——新詩首獎〈博孤誌〉
 
大學以後,同學們都說只要搭乘上戀愛巴士,沿途風光明媚,好山好水,然而卻從來沒有人知道真正的車次號碼。人群的推擠中,我被簇擁上車,列車門緊閉之後,我才發現這是一輛「鏈愛區間車」,上演的是真人實境的密室脫逃。
——散文首獎〈愛是恆久忍耐〉
 
像漁夫慢慢往石磨裡倒鹽巴,忍受不斷不斷湧出的鹽巴,最後那鹽巴的重量拖著船和漁夫和石磨沉入了海底。在悄然無聲的深海,石磨依舊耐心地製造鹽巴……
——小說首獎〈鬼〉
 
阿遠:我告訴你,在找房子的時候,房仲跟我說這是海景套房。
小琪:什麼?(走到窗戶,往外看了看)我只看到對面窗戶上掛的內衣,哪裡有海景?
阿遠:有,不過被剛蓋的樓房遮住。在隙縫裡還能看得到。
小琪:(再仔細往窗外看了看)看到了。
阿遠:房仲說這是背山面海。沒錯,只是那一座山有很多墳墓而已,無敵山墳海景,很酷吧?
——劇本首獎〈修鎖〉
 

主編 張素卿

新詩組:宋梵遠、李佩宸、廖子皓、劉亦、羅芳晨、林淵智
散文組:何易璇、陳蕾琪、吳佳鴻、周楷翔、周庭伃、陳弘胤
小說組:陳靜、蘇奕儒、吳士齊、許文婕、張嘉真、卓彥聲
劇本組:姜麗明、王晨宇、陳世華、李承寯、張嘉真、朱昕辰
主題徵文組:
(A組)李彥瑩、陳湘渝、張嘉真、鄧筑縕、朱彥蓉、楊朝閎
(B組)陳沛辰、魏嘉佑、張嘉真、蔡枋錡、熊家瑜、張瓅心
(C組)劉亦、許明智、魏嘉佑、林翊婷、宋繼昕
(D組)鄭紫旋、紀泰永、曾信豪、陳家華、陳又嘉、陳蕾琪

出版緣起
序/管中閔校長
第二十二屆臺大文學獎活動寫真

【新詩組】

博孤誌/宋梵遠
講評:許悔之

近郊採集學/李佩宸
講評:張芳慈

紐約的島上存在一座荒原/廖子皓
講評:須文蔚

在東島/劉亦
講評:須文蔚

鍛鍊/羅芳晨
講評:許悔之

長廊/林淵智
講評:張芳慈

【散文組】

愛是恆久忍耐/何易璇
講評:陳昌明

小辭典/陳蕾琪
講評:柯裕棻

也許連山都將衰朽/吳佳鴻
講評:陳昌明

夏夜晚風/周楷翔
講評:鍾怡雯

瞥見一張臉,偶然間/周庭伃
講評:鍾怡雯

Important_comparison.xlsx/陳弘胤
講評:柯裕棻

【小說組】

鬼/陳靜
講評:張亦絢

遠方的熊/蘇奕儒
講評:黃錦樹

萎/吳士齊
講評:鄭穎

鯉魚/許文婕
講評:鄭穎

妳的房間/張嘉真
講評:張亦絢

拜天公/卓彥聲
講評:黃錦樹

【劇本組】

修鎖/姜麗明
講評:高俊耀

那女孩走了進來(又走了出去)/王晨宇
講評:高俊耀

關於我的陌生/陳世華
講評:施如芳

永恆的愛/李承寯
講評:吳思鋒

禮物Presentation/張嘉真
講評:吳思鋒

Fucking夫妻肺片/朱昕辰
講評:施如芳

【主題徵文組】

〔A組〕動物與植物

冬陽/李彥瑩
講評:陳素芳

白千層/陳湘渝
講評:王鈺婷

動物園/張嘉真
講評:李屏瑤

消愁鵝/鄧筑縕
講評:陳素芳

大笨鳥/朱彥蓉
講評:李屏瑤

白鷺/楊朝閎
講評:王鈺婷

〔B組〕建物與地點

自助餐/陳沛辰
講評:李屏瑤

孤獨遺跡/魏嘉佑
講評:陳素芳

校園內禁止吸菸/張嘉真
講評:李屏瑤

靜物遊魂/蔡枋錡
講評:王鈺婷

迴廊/熊家瑜
講評:王鈺婷

青木まりこ/張瓅心
講評:李屏瑤

〔C組〕人與物

俊維/劉亦
講評:王鈺婷

臺大校園地圖/許明智
講評:陳素芳

大遷徙/魏嘉佑
講評:李屏瑤

腳踏車田/林翊婷
講評:陳素芳

先生/宋繼昕
講評:陳素芳

〔D組〕活動與事件

光舞/鄭紫旋
講評:王鈺婷

爬上鐵絲網/紀泰永
講評:李屏瑤

灰色圓點/曾信豪
講評:陳素芳

當花兒都被壓扁了/陳家華
講評:王鈺婷

乘車指南/陳又嘉
講評:李屏瑤

洞/陳蕾琪
講評:王鈺婷

第二十二屆臺大文學獎活動紀實
後記

 
管中閔(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文學,究竟有什麼用?」這個念頭,往往會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以一種極端直白的提問方式從心中冒出。然而,這卻是值得我們再三感受與思考的問題。
 
在瘟疫降臨的今年,時代運轉的速度終於慢了下來。當移動變得困難,人們不得不獨處於安靜中時,生命,進入了沉澱與反思的時刻,文學的意義,則獲得彰顯的契機。文學之於世界,究竟有何用途?文學的意義,到底何在?文學獎以及這本作品集或許可以作為回答的線索。透過作品集中飽滿多彩的書寫,我們看到那麼多敏銳的心靈對世界作出精彩而多樣的回應,並在文學沉靜的反思與澎湃的想像中,完成意義深刻的創作。身為高教學府之一,臺大永遠深信,文學是人類最不可或缺的存在。
 
臺大創作風氣源遠流長,早年臺靜農教授等已有令名。自一九六○年代開始,白先勇、王文興、陳若曦等諸位前輩老師,便在臺大創辦了《現代文學》雜誌。這份刊物,不僅在臺大校史上留下痕跡,更深深地影響臺灣文學。余光中、林文月、齊邦媛等多位教授,也是現代文學大家。而隨著臺大文學獎的推廣,年輕世代的創作者菁英輩出,他們的作品也日益受到文壇矚目。時間的長河緩緩流過,「文學」一直是「臺大」深信的重要價值之一,而我們透過一屆又一屆文學獎,不僅向前輩作家致敬,更負起培育文學、使之茁壯的責任。這是屬於臺大的歷史,更是臺大人對文學的理念與實踐。
 
文學具有撫慰人心的特質。在這個時代中,疫病危機使得人心惶惶,文學卻能夠默默地傳遞著能量,撫慰人心,鼓舞大眾。我們期盼藉由「文學獎」的形式,激發同學的創作熱情,讓同學們對於校園生活、臺灣社會,乃至於世界諸多面向的觀察、記述、反思與回應,留下可貴的成果。
 
感謝教務處、學務處、文學院和中文系同仁的通力合作,也感謝辛苦的評審老師。更要恭喜本屆獲獎同學,希望這個獎項能夠作為起點,開啟個人的文學之路,承繼臺大的創作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