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Medicine in Taiwan

Yen-chiou Fan (ed.)

  • PublishedApril, 2020
  • Binding平裝 / 23*14.8 / 464pages / 單色(黑) / 中文
  • Publisher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SeriesTaiwan History Series
  • ISBN978-986-350-391-0
  • GPN1010900321
  • Price NT$650
  • Paper Books San Min Books / wunan / books.com.tw / National Books / iRead / eslite / TAAZE /

台灣最早系統性的公共衛生,誠然是19世紀末日本基於殖民統治之必要,特別為有效控制傳染病,所建立的公共衛生體系。20世紀上半葉,台灣位處兩個帝國體系之邊陲位置:近代殖民帝國日本、二次大戰後非正式帝國的美國,促成台灣公共衛生的持續發展。伴隨日本在台殖民統治趨於鞏固,台灣的公共衛生不僅有階段性的發展,並逐漸與日本帝國中心同步。二次大戰後,美國為鞏固東亞地區反共勢力,促使台灣成為美式醫學衛生的示範地,台灣的公衛醫學發展也進入新的階段。從戰前日本德日式殖民近代衛生,轉至美式醫學衛生體系,其間日本遺產延續與斷裂的問題,都影響台灣現代醫學與公衛發展,是重要的歷史課題。

本書名為《現代醫學在台灣》,是基於「西方現代醫學」在台灣展開之涉及多重的歷史意義。共選錄9篇文章,探討清代、日治與戰後台灣公共衛生史課題。結合不同學科的研究亦展現此議題的發展性、開創性與跨領域性。希冀藉由各篇的研究成果,得以架構台灣醫學與公衛史發展的主軸與其歷史脈絡,展現此研究領域的新面貌。

閱讀〈斷裂與連續:評《現代醫學在台灣》〉書評於「思想坦克」

【作者簡介】(依文章序)

范燕秋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長期兼任衛生福利部漢生病病患人權保障及推動小組委員。研究專長為台灣醫療衛生史。著有《宜蘭縣醫療衛生史》、《疫病、醫學與殖民現代性:日治台灣醫學史》、《一棟建築的前世今生:樂生院「恩賜治療室」文史調查》及主編《多元鑲嵌與創造轉化:臺灣公共衛生百年史》等論著。

呂佩穎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英語系博士,現任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研究專長為醫學人文,跨文化研究、語言與文化研究。著有English in Medical Education: An Intercultural Approach to Teaching Language and Values等論著。

賴淑芳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英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研究專長為維多利亞時代英國文學、19世紀小說、科學與文學、雜誌期刊、文學翻譯。著有“Nature versus Nurture: Robert Chambers as a Writer for Children”、“Harriet Martineau’s Sickroom Narrative”等論文。

顧雅文
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從事環境史研究,關注疾病、藥物、水利、災害等議題之時空脈絡。著有《測繪河流:近代化下臺灣河川調查與治理規劃圖籍》、〈1930-1960年金雞納與奎寧在臺生命史— 時空特徵與意義轉化〉、〈植民地期台湾における開発とマラリアの流行:作られた「悪環境」〉等論著。

劉士永
美國匹茲堡大學博士,現任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研究專長為醫學/公共衛生史、日本殖民醫學、東亞環境史。著有《武士刀與柳葉刀:日本西洋醫學的形成與擴散》、《東亞醫療史:殖民、性別與現代性》、Prescribing Colonization: The Role of Medical Practices and Policies in Japan-Ruled Taiwan, 1895-1945等專著。

雷祥麟
美國芝加哥大學科學史博士,現任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研究專長為醫學史(含傳統醫學)、科技史、東亞現代史、科技與社會研究。著有Neither Donkey nor Horse: Medicine in the Struggle over China’s Modernity、〈以公共痰盂為傲?香港、紐約與上海的反吐痰運動〉等論著。

飯島渉
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現任青山學院大學文學部史學科教授。研究專長為東洋史(近代亞洲史)、經濟史。著有《感染症の中国史:公共衛生與東亞》、《感染症と私たちの歴史.これから》、《ペストと近代中国》、《マラリアと帝国:植民地医学と東アジアの広域秩序》等專著。

張淑卿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長庚大學醫學系人文及社會醫學科教授兼主任。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訪問學員、博士後研究員。專長領域為台灣醫療衛生史、護理史、以及科技、醫療與社會。著有研究論文、書評、翻譯等百餘篇,散見於中英學術期刊中。

許宏彬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歷史學博士,現任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醫療史、台灣史、科技與社會研究。著有〈行醫營生─小鎮醫師吳新榮的醫業、實作與往診〉、〈熱帶環境、移居者與敏感身體:1980年之前臺灣過敏研究與診療〉、〈帳裏芙蓉小洞天?初探臺灣阿片使用者的吸食活動與空間〉等論文。

總序:為台灣學研究奠基╱王泰升
編輯凡例
作者簡介
圖表目次
導論:現代醫學在台灣╱范燕秋

第一章 19世紀福爾摩沙醫學教育溯源:打狗慕德醫院及其附設醫學校╱呂佩穎、賴淑芳
  一、前言
  二、慕德醫院
   (一)慕德醫院的前身:打狗醫館
   (二)慕德醫院開幕
   (三)地理勘正:山腰上或山腳下的醫生館?
  三、醫學教育計畫:西方正統醫學教育之引進
   (一)培育在地醫師
   (二)傳統蘇格蘭醫學教育的影響
   (三)醫學教育落根之困難
   (四)語言障礙
   (五)課程安排、挑戰與文化衝擊
  四、資格審定與學成
   (一)資格審定:蘇格蘭制度影響
   (二)在香港第一階段的初階專業考試
   (三)「有志竟成者矣」:考試、畢業、職涯
  五、林晟:慕德醫學校的醫學生?
  六、結語
第二章 日治時期台灣瘧疾防遏政策:「對人法」?「對蚊法」?╱顧雅文
  一、前言
  二、特別防治區的「對人法」
  三、從「防蚊」到「驅蚊」
  四、「對蚊法」的實施與成效
  五、結語
第三章 流轉與離鄉:日本西洋醫學的擴散╱劉士永
  一、前言
  二、日本明治醫界內的師承系譜與新派閥
  三、漣漪效應
   (一)高木友枝抵台:第一波的漣漪
   (二)北里門生在朝鮮:第一波漣漪的餘波蕩漾
   (三)餘波裡的滿洲
   (四)往上海的發展:第二波的漣漪效應
 四、結語
第四章 在帝國醫學與殖民醫學的夾縫之中:日治時期台灣人的腳氣病問題╱范燕秋
  一、前言:從一則台灣人的日記談起
  二、從「日本國民病」到殖民地腳氣病:疾病流行結構與機制
  三、日本帝國醫學與1910年代腳氣病因爭議:醫學生傅春鏡之死
  四、1920年代日本腳氣病防治與反殖民醫學權力:新時代台灣醫師的批判
  五、1930年代台灣人的腳氣病及其醫療:腳氣病防治變革中的主體經驗
  六、結語:在醫學的夾縫之中
第五章 杜聰明的漢醫藥研究之謎:兼論創造價值的整合醫學研究╱雷祥麟
  一、前言:傳統醫療與東亞現代性
  二、杜聰明與余巖
  三、實驗治療學
  四、漢醫醫院
  五、「倒行逆施」法
  六、結語:創造價值
第六章 樂生療養院與台灣近代癩病醫學研究:醫學研究與政策之間╱范燕秋
  一、前言
  二、19世紀末國際癩病政策範型「挪威」:癩病細菌學研究的起點
  三、日本癩病隔離政策與醫學研究之建立:日本癩學會細菌學與體質論的爭議
  四、日本癩病醫學研究的移植與台灣的殖民醫學:以樂生院為研究據點
  五、戰後台灣癩病醫學研究的延續與斷裂:現代免疫學研究的登場
  六、結語
第七章 大鶴正滿與臺北帝國大學:一位寄生蟲學者的生涯軌跡╱飯島渉著,郭婷玉譯
  一、前言
  二、從臺北高等學校到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
  三、軍隊經驗
  四、從戰場到研究室:九州大學醫學部、新潟大學醫學部
  五、中國與台灣
  六、前往琉球:擔任琉球大學醫學部部長
  七、結語
第八章 世界衛生組織與1950年代台灣護理專業之發展╱張淑卿
  一、前言
  二、台灣護理專業的起源與世界衛生組織簡史
  三、既有研究成果
  四、1952年「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國際護理教育會議」
   (一)正式會議前的準備
   (二)參與成員的名單
   (三)會議進行方式與會後討論
  五、WHO與台灣公共衛生護理
   (一)砂眼防治
   (二)結核病防治
   (三)婦幼衛生
  六、WHO與台大護理教育之改革
  七、結語
第九章 戰後台灣的免疫學專科化:國際援助、學術外交與邊界物╱許宏彬
  一、前言
  二、文獻回顧、問題意識與研究方法
  三、1960年之前的台灣免疫研究與實作
  四、從細菌學及微生物學中開展:1960年代國際免疫學的發展與引介入台
  五、在診間與實驗室之間:1970年代的國際援助、免疫檢測技術與臨床免疫學
  六、1970年代後期的學術外交與早熟的免疫學專科
  七、結語

延伸閱讀書目╱范燕秋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