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ies on the Paradigm of Yang Xiong: An Example on the Eclecticism of Academic Paradigm of Conflict Cases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FUNG Shu Fun

  • PublishedJuly, 2015
  • Binding平裝 / 21*14.8 / 338pages / 單色(黑) / 中文
  • Publisher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Series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 Series 16
  • ISBN978-986-350-085-8
  • GPN1010401051
  • Price NT$350
  • ebook
    KOBO / Readmoo / TAAZE / books.com.tw /
  • Paper Books San Min Books / wunan / books.com.tw / National Books / iRead / eslite / TAAZE /

西漢學術界殿軍主帥――揚雄,學術跨度之大,超出同時學者甚多,
本書以視域比照之法,為其思想找出最具詮釋力的視點,
進而切入並理解西漢學術範式的形構。


揚雄思想範疇跨度甚大,可探索的領域極多。而揚雄在學問上多方面的成就,亦普遍受到學界的認同。不過,揚雄在學界最為人注目的,是他乃中國學術史上,最富爭議的思想家之一。不惟古代學者有取捨相反的觀點,即近賢研究揚雄的論著近三百種,學界對揚雄思想詮釋的對立評價,不但沒有愈益收窄,反而有論辯更趨激烈的傾向。

本書主要透過揚雄的學問發展歷程,以概括其核心思想,並拓清學界的相關爭議。當然,更為核心的關注,是揚雄在不同範疇中,面對學術範式衝突時,如何折中與重整。本書以較全面的視角察照西漢末年,思想界內不同範域的真實境況與困難所在。對吾人進一步理解西漢學術範式的形構,當有更為深刻的切入點。

馮樹勳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首屆尤德爵士獎學金得主,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問學人。現職香港教育學院文學及文化學系副教授,曾任香港教育學院民選校董、中文系副主任、香港課程發展議會及香港考試局中六中文科委員。近年專注先秦、兩漢思想研探,著有專書《陰陽五行的階位秩序──董仲舒的儒學思想》及一系列與先秦、兩漢政治與學術相關的學術論文,發表於《漢學研究》、《臺大文史哲學報》、《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等期刊。

【引論】

第一章 問題發端及方法論反省
 一、揚雄在西漢思想史的重要性
 二、取捨相反的學術評價
 三、文本選取與人文視角/視障
 四、比對研究法的進路
 五、反省研究法的作用
 六、人文價值與知識取向的詮釋限度
 七、範式衝突內的學術道路
 八、結語

【本論】

第二章 揚雄初仕與為郎考
 一、揚雄生平之考訂
 二、〈答劉歆書〉的寫作時年
 三、從〈答劉歆書〉看揚雄的至京與初仕
 四、揚雄初仕之政治主張與為郎經過
 五、結語

第三章 揚雄的美學思想──揚雄對西漢儒家審美觀的反省
 一、揚雄美學之爭議
 二、先秦與兩漢藝術觀點的殊異
 三、個體感受與美感經驗
 四、美學的功能與本質之辨
 五、恰如其分的表現與情趣:文與質
 六、結語

第四章 《太玄》的思考及其思想架構
 一、《太玄》之探究
 二、「玄」的內涵與作用
 三、自陰陽而三儀
 四、《太玄》與曆法
 五、五行與音律
 六、結語

第五章 《太玄》與《易》的「殊塗同歸」關係
 一、《太玄》與《易》
 二、「擬易」說
 三、「擬易」說的困難
 四、「準易」說
 五、孔子主導的《易》學範式轉移
 六、西漢《易》學的「殊塗」與「同歸」問題
 七、《太玄》與《易》「殊塗同歸」關係
 八、結語

第六章 《太玄》儒、道思想歸趨辨
 一、儒、道主從的爭論
 二、《太玄》討論的文本選擇
 三、評騭《太玄》思想主從的原則
 四、作者自行定斷的準則:「仁義」
 五、從「玄」看《太玄》儒、道思想分野
 六、儒、道思想的「陰陽」觀與《太玄》
 七、從文、質觀看儒、道思想的別異
 八、結語

第七章 類我與自主的調和問題──揚雄教育思想研探
 一、揚雄與「類我」
 二、今學的類我教育觀
 三、古學的類我教育觀
 四、類我與自主的調和
 五、結語

【結論】

第八章 是摹擬還是創新?──範式衝突內的揚雄
 一、揚雄的批評哲學
 二、摹擬與批判的第一聲──屈賦創作
 三、揚雄賦作的摹擬與批判
 四、揚雄《太玄》對《易》是摹擬?是改造?
 五、摹擬的極峰──「類我」教育範式
 六、揚雄何以在範式衝突漩渦中要作摹擬?

引用書目
人名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