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U Lectures on the Intellectual and Spiritual Pilgrimage (Vol. 8)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of NTU (ed.)

  • PublishedDecember, 2014
  • Binding平裝 / 21*14.8 / 384pages / 單色(黑) / 中文
  • Publisher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SeriesEducation-"My Road to Learning" Collection 8
  • ISBN978-986-350-053-7
  • GPN1010302920
  • Price NT$370
  • Paper Books San Min Books / wunan / books.com.tw / National Books / iRead / eslite / TAAZE /

成功從來不會自己來敲門。
唯有積極、主動,才能走上成功之路,為社會貢獻所長。


本書輯錄司法、企業、藝文、科技、學術等臺灣多項領域裡九位站在時代浪尖上的傑出人士的人生故事。展望全球化的挑戰,什麼樣的人物能擔任青年的導師,鼓舞士氣,引領正向的生命道路?書中這些人物波瀾壯闊的人生,便是最好的示範。

陳長文律師致力於司法改革、兩岸交流與人道服務;前司法院長翁岳生向各界諄諄提示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廣達集團創辦人林百里運用烏龜哲學打造科技王國;藝術家何懷碩對智慧無盡的追求、對臺灣無盡的愛與批判;前監察院長王建煊,期勉學子成為具感染力與熱情的領袖人物;絕代名伶魏海敏貫通各流派之長,為京劇創造更多的可能;海歸學者李羅權院士矢志將成就留在故鄉,致力追求學術卓越;山岳探險家楊南郡透過翻譯與報導,向世界分享來自山林的文化風采;歌仔戲藝師廖瓊枝堅持走一條薪火相傳的路。

這些人物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堅持他們的理想,各自貢獻所長開創新局。

名家名言

有很多地方要感謝別人,謝謝父母、老師、同學,甚至是那些帶給我們挫折的人,因為挫折賦予我們經驗,讓我們能夠改進,挫折是生命的禮物,這部分也是「學」與「思」重要的過程。
──陳長文

什麼是成功?能將一天過得充充實實,並且能充分利用時間,就是成功的人。不一定要做英雄,英雄是以多少人的血汗塑造而成的,我們應該腳踏實地,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翁岳生

人生沒有辦法選擇,許多事都是走一步算一步,沒有機會從頭來過。現在的社會很多元,資訊都是平等的,因此你必須面對更多的競爭,但若你選擇做「me only」或「me first」,那你的競爭就會少很多,成功的機會就更大。
――林百里

自小我就不斷地衡量,我一定要站在人類最高的智慧點上,我本來沒有,但我要取得這個智慧,然後回顧人間,何去何從,自己做出判斷,我不會跟隨潮流搖擺,不會盲從,人家做什麼我就做什麼,這是很可怕的!
――何懷碩

我所謂的「領袖」就是有使命、有願景、有夢想,然後同時具有實現的能力,這就是領袖。如果只是有使命沒有實現的能力不能算是領袖;雖然你只是有夢想,但至少比連夢想都沒有的人更接近領袖一點。
――王建煊

現在需要的是「創意」,創造就是發想。創意的來源就是勇於跨出你從未跨出的那一步,勇敢追尋你從未走過的路,那就叫創意!因為你開發了自己的另一個面向,我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魏海敏

若你發現了一個好問題,就要敢於挑戰,雖然不一定會成功,但若你不去挑戰,連機會都沒有!
――李羅權

冷門或熱門不是由別人為你設定,若我們努力發展一個冷門的東西,等到別人承認它有價值之後,自然會變得熱門。這是意外的收穫,因此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心存現在一定會有收穫的想法,只要你虛心且努力去做,最後因緣際會,因變成果,果會變成因,在未來的時光一定會產生連鎖反應!
――楊南郡

教育部頒發薪傳獎給我,這個獎不能只是放在酒櫥裡當作擺飾,我應該對歌仔戲有所回饋,因為歌仔戲是臺灣這塊土地孕育、發揚起來的,它在我無依無靠時給予我依靠,更讓我順利將四個子女撫養長大,我應該要有所回饋!
――廖瓊枝

陳長文
在華人圈以「關懷、服務、卓越」為願景的理律法律事務所執行合夥人,身兼紅十字會總會會長,理性的法律人,感性的慈善家,陳長文的多面形象,一樣的兼愛天下。擁有漂亮的求學成績單、成功的職業生涯,亦曾獲國家頒授四等雲麾勳章,在一般人眼中他應該是無可挑剔的「人生勝利組」,卻仍秉持著「挫折是上天給予的禮物」,持續照顧弱勢、提攜後進,並且致力於司法改革、促進兩岸交流,將專業與愛心無私地回饋予社會。

翁岳生
以最年輕的大法官走馬上任,同時開啟任職屆次最多、時間最久的大法官之路,直至二○○七年自司法院院長一職屆滿離任,他已為法政革新無私奉獻三十五年。之後離任重新投入司法教育,他秉持「司法為民」之理念,堅守司法之獨立與中立,盡心盡力於法制改革,落實憲法保障人民之基本前提,為法學者及青年學子樹立傑出典範。走過坎坷求學路,翁岳生奉積極進取為人生圭臬,相信努力方能逢遇「幸運」,而生命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上。

林百里
縱橫商場四十餘載之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秉持其獨特之「烏龜哲學」,一點一滴、穩紮穩打堆砌出今日之成就。理性與感性之相互交織與消長,貫串其一生之心路歷程。學有所長,傲然挺立於科學領域之中,卻未嘗或忘人文之美,乃文、理相融相合之完美詮釋與楷模。回首來時路,決心投身公益、享受人生,沾染人文與藝術之薰陶。

何懷碩
志在千里的逃亡人生,卻割捨不下民族的文化與藝術,一次次重回故土,矢志以真誠的聲音導正世俗方向。身兼作家、評論家與畫家三重身分的何懷碩教授,堅守藝術的人文價值,抗拒荒謬、虛無的流行文化。他也鼓勵青年們要立大志、不隨俗浮沉,抵抗當代各種誘惑與威壓,做一個有獨立人格、正直敢言的人。這就是自我的完成。

王建煊
素有「小鋼砲」與「王聖人」之稱的前監察院院長王建煊,在年逾七十的古稀之年,仍滿懷理想與熱忱,殷勤勸勉莘莘學子們,生命的真諦乃在賦予自我使命感,並能具體落實,進而成為一具感染力之生命。此外,他亦叮嚀學子們,讀書務使專精與多元並重,且應培養第二專才,以提升自我能力。愛是一切力量的根源,王院長繫懷大愛精神,竭力對社會與國家有所貢獻,實為後輩學子之永恆典範。

魏海敏
融會京劇旦角流派精萃,卻又勇於突破,樹立自我的表演方式,完美演繹優雅的閨秀、潑辣的鳳姐、苛刻的七巧、深情的埃及豔后……,她是百變青衣魏海敏。由祖師爺手中接下京劇飯碗,十二歲便登臺演出,魏海敏成名甚早,但一路走來仍堅持「學習」與「創新」,不僅是傳統京劇的繼承者,更是新京劇、實驗京劇的最大臺柱。傳統裡也能有新天地,她期許透過京劇,讓平凡的人擁有不平凡人生。

李羅權
彰化的田野星空,向童年的太空科學家李羅權揭示了宇宙的奧妙,開啟他以地球與太空為志業的研究生涯。十七年的阿拉斯加生活,李羅權向世界貢獻了三大理論。而今他回歸故鄉,致力於帶動學術研究、國際交流,成功讓臺灣的衛星科學影響全球。「科學只有第一」,追求卓越拔尖,是李羅權對自己、對學子、對研究,不變的要求與鼓勵。

楊南郡
憑藉戰亂裡練就的一身勇氣,楊南郡從日治時期的少年兵,成長為臺大學子、美軍團人員、謙沖的登山客,以及對人文無盡的關懷者。他認為地理是歷史的舞臺,走入舞臺,才能探索歷史的真相;從事翻譯文學與報導文學,是他向世界投出的數顆石子,期許以點滴之力,激起現代人對山林、對文化的討論與重視。人的所作所為都會留下軌跡,他鼓勵後進,抱持最大的熱情與誠懇處事,生命必將在某個階段裡湧泉以報。

廖瓊枝
幼年命蹇坎坷的廖瓊枝,因緣際會之下踏上歌仔戲之路,自此,歌仔戲成為她的依靠,撐起她的世界。人生際遇使她更能揣摩出戲中人物的辛酸與悲苦,粉墨登場時,口中吟唱的不只是歌詞賓白,亦是心頭淌出的字字血淚,進而觸動每個人內心深處的細膩情感。為感恩歌仔戲賜予一身自立的功底,近年她抱著回饋的心,積極投入推廣與教育工作,是民族藝術重要的薪傳者。

序╱楊泮池
追求法治與博愛的父親╱陳長文
國家最理性處所的捍衛者╱翁岳生
開拓雲端的美學企業家╱林百里
一個獨立的行者╱何懷碩
有感染力的生命╱王建煊
站在時代浪尖的千面京伶╱魏海敏
看著星星長大的太空科學家╱李羅權
山岳探勘的傳奇人物╱楊南郡
人生入戲、戲入人生的傳薪者╱廖瓊枝

楊泮池(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我們了解唯有跨學科的融會貫通,才能培養可深可廣、兼具專才與通才的第一流人才。不論學子未來投身學術界或產業界,在專業知識之外,還要能獨立思考,具備豐富的文化底蘊、前衛的國際視野以及終身學習基礎能力,才是稱職的世界公民。所以臺大共同教育中心自一九九八年起推動「我的學思歷程講座」,歷年來已邀請百餘位傑出人士登臺開講,分享珍貴的歷練經驗。希望經由傑出先進真實的命運軌跡,刺激學子多元思考,有朝一日也能在生命裡產生啟示。
 
高學歷不代表一定有能力、不一定等於是人才。大學生應體認自己背負著更深沉的社會期待,而大學老師不僅要強化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與競爭力,還要培養「利他」意識,激發他們的奉獻精神,讓他們成為能勇敢面對挑戰、積極回饋社會的青年學子。大家必須具備這樣的堅毅精神,才能在不遠的將來共創臺灣永續的發展。
 
身處高度競爭的全球化世代,我們所訓練的人才不只要在臺灣發光發熱,還要躋身全球化的挑戰脫穎而出。什麼樣的人物能擔任青年的導師,鼓舞士氣,引領正向的生命道路?捧讀此書,我相信諸位講者波瀾壯闊的人生,便是最好的示範。
 
本書輯錄司法、企業、藝文、科技、學術等臺灣多項領域裡九位站在時代浪尖上的傑出人士的人生故事。〈追求法治與博愛的父親〉,陳長文律師以「挫折是上天給予的禮物」為信念,致力於司法改革、兩岸交流與人道服務,為理性的法律界增添溫柔暖意;〈國家最理性處所的捍衛者〉,苦讀有成的前司法院長翁岳生,向各界諄諄提示「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開拓雲端的美學企業家〉,廣達集團創辦人林百里先生運用烏龜哲學打造科技王國,未來也將持續探索美學與科學的終極領域;〈一個獨立的行者〉,對智慧的追求、對臺灣無盡的愛與批判,是藝術家何懷碩先生一生不停歇的課題;〈有感染力的生命〉,正直敢言的前監察院長王建煊先生,期勉學子成為具感染力與熱情的領袖人物;〈站在時代浪尖的千面京伶〉,京劇演員魏海敏貫通各流派之長,卻不以傳統表演為限,從生命及生活中汲取創意,為國劇帶來更多的可能;〈看著星星長大的太空科學家〉,兼融科學與人文修養,海歸學者李羅權院士矢志將成就留在故鄉,他相信學術無涯,「追求卓越」是唯一的指南針;〈山岳探勘的傳奇人物〉,走過大山大水,探險家楊南郡透過翻譯與報導,向世界分享來自山林的文化風采;〈人生入戲、戲入人生的傳薪者〉,戲劇化的悲歡離合,卻是歌仔戲藝師廖瓊枝的真實人生,不為往事束縛,她要走一條薪火相傳的路。
 
感謝諸位講者的無私分享,以及共同教育中心與出版中心各位同仁的努力,讓學者先進的智慧結晶能付印行世。這些人物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堅持他們的理想,各自貢獻所長開創新局。相信此書有助提高讀者的眼界,對生命機緣的奧妙也能有更多的感悟。期許大眾都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瞻大未來。
 
人生入戲、戲入人生的傳薪者╱廖瓊枝
 
還有機緣到臺大演講,我覺得很榮幸。我記得臺大有歌仔戲社,那個社團是我鼓勵臺大學生成立的!當時我首次推動歌仔戲及薪傳路線,剛好有位臺大學生到社教館跟我學戲,我便鼓勵她號召喜歡歌仔戲的同學一起來學,她說:「老師,如果我找到同學一起學歌仔戲,妳可以教我們嗎?」我說:「無條件答應!」臺大的歌仔戲社就這樣創社了。
 
命運多舛,祖孫相依
 
我先想談談自己的一生。我是從低層慢慢爬上來的。我父親是基隆的有錢人,但母親娘家非常窮困,外公在基隆夜市替人補雨傘、補鍋子。因為門戶不相當,祖父不同意我父母親的婚事,但我母親已有孕在身,他們真心相愛卻無法結合。以前娶妻都是透過媒人說親事,祖父要我父親娶一位九份有錢人家的女兒。但我父親向我母親表示,他會負責我們母子倆的生活。
 
我出生之後,父親選擇與別人結婚!結婚當天,當母親看到父親從黑頭車下來時非常生氣,便與我父親發生爭執,後來有人追出來跟我母親動手,她因此跌倒受傷。當時我姨丈在臺北開石棉工廠,認識不少警察。我母親向阿姨哭訴的那天,正好有警察在場,他建議我母親向我父親提告,後來法院判決父親必須負責我的生活費。我四歲時,母親的心情與狀態跌至谷底,當時鐵路局正在推廣龜山島觀光。母親要去之前,曾有劇團在回航時發生船難,因此外婆不讓她去,但她相當堅持,外婆只得強抱我回來,並且生氣地說:「要去你自己去,不要連累小孩。」想不到母親真的一去不返。
 
後來便是外公、外婆撫養我長大。當時我阿姨住在臺北,她心想父母年事已高,加上我母親過世,便要他們帶著我搬到萬華。阿姨住樓下,我們住樓上,對面還有一所幼稚園,以前那裡是日本宿舍,由於種植蓮花,便命名為蓮花池。外公在世時所賺的錢全都花在我身上,因為外公沒有兒子,阿姨出嫁了,我母親也過世了,因此我自然而然成為外公與外婆的寶貝。外公星期一到基隆替人補雨傘、補鍋子,等星期六回到萬華,他會用紅線穿過日本錢幣中間的小孔,再將它掛在我脖子上。每當聽到攤販鈴鈴噹噹的聲音時,我就立刻跑下樓去買零食。週末晚上,外公都會帶我去龍山寺,從我們家出發,穿過康定路就到了。我們會去吃點心,吃完以後外公都會買一顆水梨和一顆蘋果獎賞我,讓我一手一顆;當時蘋果和梨子非常昂貴,都是從日本進口。那時候連隔壁有錢人家的蔘行,也沒辦法每個星期吃蘋果和水梨,但是外公都會買給我吃!
 
小時候外婆告訴我父母已經去世了,其實我父親還活著,人在基隆。但是大家憐惜我,心裡對他很不滿,因此都說他去世了,我也一直這樣認為。直到我讀幼稚園時,幼稚園老師有一次請外公去補鍋子,和外公閒聊起來。我聽到外公說我父親住在基隆,可是我顧著玩,也就忘了追究。後來又聽到阿姨和她朋友說起,我才確定父親還在人世,也一直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升小學二年級時,日本戰爭就開始了,所有人一聽到警報響起,就要立刻躲進防空洞避難,因此我幾乎沒上到課。
 
疾病纏身,痛失支柱
 
後來政府說市區太危險,必須疏散到鄉下去,我和外婆就被安排疏散到員林。當時流行瘧疾,我也不幸染上。外婆拜託別人寫信到基隆給外公,外公帶著所有的錢到員林,讓我去看醫生。我的病好了,外公的錢也都花完了,這時卻換外公得到瘧疾,但是他沒錢可以看醫生了。外公病到不能走路,必須躺在床上,外婆只好動用鐵路局因我母親亡故付出的賠償金,買了一個小媳婦兒,希望能招到夫婿延續廖家的香火,並且撫養我長大。那個小媳婦才十七歲,外婆要我叫她嬸嬸,她後來偷跑了。可是光復之後,她四處探詢我們的下落,還特地到員林帶我們回臺北。
 
我印象非常深刻,外公病到坐不起來,只好在貨車後座鋪上報紙,讓外公躺在上面。當時外公和外婆說:「矮仔,我如果死了,你們嬤孫仔會很可憐。」因為外公個子高、外婆則是矮個子,所以外公都叫她「矮仔」。
 
嬸嬸帶我們到臺北後,我因為得過瘧疾身上水腫,因此阿姨要外婆將我帶到中和半山腰上的圓通寺,由她親自照顧。一個禮拜後,有一天外婆突然說:「我心情很差,總覺得怪怪的!」我們便和阿姨說要回去中和。到了渡船頭準備搭船時,隔壁鄰居的女兒和我外婆說我外公過世了,外婆聽了先到路邊摘一朵紅色小花插在頭上,花插好之後才開始哭,當時我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我們回去時,看到外公舌頭上有個洞,床頭擺了一支剃頭刀,或許是久病厭世,外公就這樣離開人世間了。
 
辦完喪事後,因為沒錢買墓碑,只好用兩塊磚塊立在墳前。等到我十二、三歲時,我才問外婆,為什麼外公過世時她頭上要插紅花。大家一定都猜不到,其實是他們年輕吵架時,外婆賭氣對外公說:「你死的時候我要在頭上插紅花!」以前的人說話算話,於是外婆將紅花插在頭上後才開始哭。外公的喪事處理完畢後,嬸嬸和叔叔搬走了,將我和外婆留在中和的半山腰上。因為沒錢吃飯也沒錢搭渡船,外婆帶我到山上的圓通寺──以前沒有高樓大廈,從那裡可以望見中正橋(舊名為川端橋)、光復橋(舊名為昭和橋)以及龍山寺──告訴我怎樣一路走到阿姨家,阿姨家在龍山寺後面的西昌街上。外婆說「路在嘴邊,邊走邊問路一定會到」。當時沒有時鐘,每週有一天,外婆看到太陽升起了,就叫我起床去阿姨家。
 
姨丈的石棉工廠在空襲時被炸毀,阿姨家的生活也變得較為吃緊。不過阿姨很孝順,我每個星期都去,大概是午飯時間到達,吃飽後姨丈出門工作,阿姨就用便當盒裝米給我;若那一陣子姨丈有收入,阿姨會買幾條甘藷、再拿幾塊錢讓我帶給外婆;若沒有收入,就不另外給錢。我們嬤孫倆就靠著阿姨的援助,還有嬸嬸留下的兩小畦田種菜度日。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外公過世第二年的端午節,我們沒有東西可吃,外婆只好去摘山芋莖,用白水煮熟,沒有任何調味,我吃完後嘴巴就像被咬一樣。當時正好在安放外公的靈位,我就蹲在草房外哭著說:「外公,我的嘴巴好痛啊!」後來嬸嬸從山下提東西上來,外婆站在草屋外看著嬸嬸走上山,心想嬸嬸應該是上山拜拜,下山時就會拿些祭品給我們。結果嬸嬸下山時被雨傘絆到,祭品全部滾下山去了!當時我外婆就將外公的神主牌摔在桌上,氣著說:「你留下我們兩個嬤孫仔,生活過得這麼可憐!」
 
坎坷人生,點滴入戲
 
其實我苦旦演得好,和我坎坷的命運有極大關係,因為點點滴滴親身經歷的遭遇,以及外婆的一舉一動裡,我都真切地感受到「苦」。
 
後來阿姨將我們接到萬華住。臺灣光復時,我十一歲。鄰居借我們一口紙箱和一塊錢買工具,讓我可以批點小商品販售。那時早上四點就要起床,到龍山寺旁邊、過西昌街後的一條小巷子排隊批油條,再沿街叫賣,油條賣完才回家吃早餐;吃完出門繼續批枝仔冰販售。
 
光復後第三年,位於西園路的戲班正招收子弟班學唱歌仔戲,演員上臺表演之前,主辦單位會替每個人買一雙新的繡花鞋,好穿上舞臺表演,表演完那雙鞋就歸演員所有。我聽完之後很心動,不是貪繡花鞋漂亮,只是叫賣枝仔冰時,柏油路在烈日照射之下變得軟軟的、溫度很高,會燙腳,所以我一看到亭仔腳(騎樓)就會跑進去休息一下,有時會痛到掉眼淚,但哭完還是得繼續叫賣。
 
後來我跑去看子弟班學戲,他們學的第一齣戲正好是《陳世美與秦香蓮》。當時的劇情和現在的表演不太一樣,現在的劇情是包公斬陳世美;那時則是國太到了一間廟,秦香蓮在一旁哭泣,經師父引見,國太便收了她做女兒,帶她拜見皇帝。其中有一首〈將水〉,是這樣唱的:「罵聲冤家太無情」。有一天下雨,我不能出去賣枝仔冰,在家沒事做,便自己將歌詞改了,唱成:「罵聲阿爹無情無義」。子弟班的人聽到了,就和我外婆說:「阿婆,阿枝這麼會唱,應該讓她來學戲!」起先我外婆不答應,因為早上四點就得出門批油條。於是我向外婆懇求,求她讓我去學戲,而且還可以得到一雙鞋子,這樣就不怕腳被柏油燙得發疼。外婆說:「憨孫,你早上一定爬不起來去學戲!」我說:「外婆,以後妳叫一聲我就會起來!」外婆禁不住我的要求,只好讓我去學戲。
 
開始學戲後,社裡的人知道我下雨天無法出去賺錢,就介紹我到干仔(玻璃瓶)會社工作。以前萬華車站後面都是玻璃工廠,在玻璃工廠捧瓶子,一天可以賺一塊錢。待了幾個月之後,我從捧瓶子轉作印瓶子。印瓶子的程序是先將玻璃送入窯裡熔化,再將鐵管插進去,就像挖麥芽糖一樣不斷地捲,再將它壓在模子上,最後將玻璃滴進模子裡,用栓子栓好。師傅用嘴吹出瓶子形狀後,再放回爐子裡燻,燻過之後瓶子遇熱才不會破掉,酒瓶、髮膠瓶以及裝面霜的瓶子都是這樣製作。最後,再用機器車平嘴口不平整的部分。
 
當時外婆已將近七十歲,我心想若我會印瓶子就能賺很多錢,外婆就不需要再幫別人洗衣服了!我早上八點上班,九點十五分可以休息。印瓶子前,要先將鐵模放入水中降溫,那個時候就是師傅休息抽菸的時間。我想自己學習如何開模,但我不知道模具很重,加上模子放進水裡時,水會瞬間沸騰。我抬不起模具,模子滑下來撞到桶邊,整桶熱水就潑在我的腳上。因為沒錢看醫生,外婆聽到任何治燙傷的偏方都會試一下,最後我的腳整隻腫了起來。
 
後來秦香蓮這齣戲要開演了,我卻無法上臺表演,但我還是吵著要去看戲,外婆背不動我,隔壁的阿標叔背我去看。演到陳世美派人殺他兒子那一幕時,秦香蓮在臺上哭,我在臺下哭,她為劇情而哭,而我在哭繡花鞋沒了。
 
當時西園路和平里的保正太太正好路過,看見我哭得傷心,便拿出五十元給外婆當作生活費,正巧阿姨也來了,她知道後立刻去買藥膏給我擦,我的傷口才漸漸痊癒。後來嬸嬸因為跌倒受傷,搬回來和我們一起住。吃飯時只要我一夾菜,嬸嬸就會不高興。外婆看在眼裡,便要阿姨幫我介紹一份包伙食的工作,讓我可以在外用餐,免得看人眼色。於是阿姨介紹我去紅豆湯攤子幫忙,當時我十四歲。
 
某一天,鄰居來紅豆湯攤子找我,說我外婆生病了,我回到家不停哭,說:「外婆你不能死,你死了我要怎麼辦?」外婆說:「外婆會常常陪在妳身邊。」
 
以前的人都說世間有神、有鬼,我都有相關的經驗,我常常覺得外婆就在我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