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i Poetry of Xin Qiji, with Chronology, Notes and Comments(2-volume set only)

Annotated by Zheng Qian;Compiled by Lin Mei-yi

  • PublishedJanuary, 2013
  • Binding平裝 / 23*17 / 880pages / 單(黑) / 中文
  • Publisher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SeriesChinese Literary Studies Series 4,5
  • ISBN978-986-03-5827-8
  • Price NT$780 紙本絕版
  • ebook
    TAAZE /

鄭騫教授為當代詞學宗師,所撰稼軒年譜考訂精當,乃研究稼軒必讀之經典;其稼軒詞校注肇始於任職燕京大學時,經過數十年訂補,今由門人林玫儀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兼任教授)就其遺稿三種整理成書。 《稼軒詞校注附詩文年譜》包括稼軒詞作校注、詩鈔、文鈔及稼軒年譜,乃是鄭先生對稼軒研究的綜合呈現。

詞注分校勘、箋注、考述及綜論四項。校勘嚴謹,注解簡明扼要,對詞作編年及生平考證屢有獨到之見。詩鈔依五七言律絕分列,各詩記事能據以繫年或考訂者,皆有按語。文鈔則依作年編次,篇後均有按語考釋其事。另收入先生所撰辛稼軒年譜,以供參證。書後附錄辛啟泰所編年譜、參校諸本詞作卷次表、詞作索引表等三種,尤便閱讀。 鄭騫曾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美國哈佛大學訪問教授、耶魯等大學客座教授,香港新亞書院中文系主任、臺灣大學名譽教授。鄭先生深究群經,博通諸史,於詩詞曲學造詣尤深。曾獲頒國家文藝貢獻獎、行政院文化獎。鄭先生詞注之最大特色,一在於文本校勘,一在於格律釐訂。鄭先生向來講究版本,故於每一闋詞都審定各本異文,嚴為去取。至於格律方面,尤為精詣。此外,他對詞作編年及稼軒生平考證亦往往有獨到之見,是故治稼軒詞者,最好能參互以觀,汲集二家之長。

【校注者】

鄭騫
(1906-1991)

字因百,遼寧鐵嶺人。書齋名桐陰清晝堂、永嘉室。1938年任燕京大學中文系講師,1948年秋應邀來臺,為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歷任美國哈佛大學訪問教授,華盛頓州立大學、耶魯大學、印第安納州立大學客座教授,香港新亞書院中文系主任,臺灣大學名譽教授及東吳、輔仁大學講座教授。先生深究群經,博通諸史,於詩詞曲學造詣尤深。著有辛稼軒年譜、校訂元刊雜劇三十種、校點南詞韻譜、北曲新譜、北曲套式彙錄詳解、陳簡齋詩集合校彙注、唐伯虎詩輯逸箋注、陳後山年譜、宋人生卒考示例、景午叢編、龍淵述學、清晝堂詩集、永嘉室雜文等專書三十餘種。1985年獲頒國家文藝貢獻獎。1990年獲頒行政院文化獎。

【整理者】

林玫儀

廣東澄海人。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班畢業,國家文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兼任教授。獲頒1990年中山文藝創作獎(文學理論獎)及1998年第21屆中興文藝獎章文學理論獎。研究詩詞曲學、敦煌學及古典文學批評。近年尤致力於清代詞學文獻之蒐集與整理。著有敦煌曲研究、敦煌曲子詞斠證初編、晚清詞論研究、詞學考詮、詞學新詮、南山佳氣──陶淵明詩文選,編有詞學論著總目、清詞別集知見目錄彙編──見存書目(合編)等。

【目次】

出版緣起暨整理說明
凡例

稼軒詞校注附詩文年譜 總目
稼軒詞校注附詩文年譜 目次

稼軒詞校注

稼軒詞校注卷一/五十一首
稼軒詞校注卷二/四十二首
稼軒詞校注卷三/五十三首
稼軒詞校注卷四/五十首
稼軒詞校注卷五/四十三首
稼軒詞校注卷六/五十八首
稼軒詞校注卷七/七十首
稼軒詞校注卷八/六十六首
稼軒詞校注卷九/四十首
稼軒詞校注卷十/一百首
稼軒集外詞/五十一首

稼軒詩鈔一卷/一百四十九首
稼軒文鈔一卷/三十四篇

辛稼軒先生年譜

附錄

一 辛啟泰編《稼軒先生年譜》
二 各本詞作卷次表
三 稼軒詞索引 

(摘錄)

出版緣起暨整理說明 林玫儀 鄭師與鄧廣銘先生二位前輩,均於稼軒其人其詞有深入研究,數十年來齊足並馳,皆富撰述,誠有大功於辛詞。二家年譜,於稼軒遺事捃摭無遺,且其考訂立論,各有創發,並為稼軒研究必讀之經典,學界早有定評;而二家詞注,因學術背景之差異,其撰述亦各擅勝場。鄧先生長於史學,嫺熟史籍,詞注詳於文獻徵引,其《稼軒詞編年箋注》自出版以來,續得夏承燾、蔣禮鴻、辛更儒、陳振鵬、劉永溍、李伯勉等學者暨海內外讀者提供意見,於再版、三版時,屢作補訂,是故旁徵博引、注解詳盡,洵為此書勝處。相對而言,鄭師之箋注,能融裁載籍,擇精柬要,要言不煩,亦能獨樹一幟。

鄭師詞注之最大特色,一在於文本校勘,一在於格律釐訂。鄭師向來講究版本,故於每一闋詞都審定各本異文,嚴為去取。至於格律方面,尤為精詣。鄭師瞭解詞乃音樂文學,語言旋律與音樂旋律必須配合,故對詞之分片、句讀、標韻、破法等格律之特質體會細膩,娓娓示人。如〈賀新郎〉(柳暗凌波路)一闋,上片二、三句信州本、四印齋本、乙集及毛本均作「送春歸、猛風暴雨,一番新綠」,鄭師謂此調按律第三句須叶韻,若據諸本,則入聲之「綠」字失韻,而《詞譜》引此首,則作「一番新綠,猛風暴雨」,蓋配合韻叶而校改,較有理據,故改從之。又如〈念奴嬌〉調起首之十三字,一般統依東坡詞斷作「四五四」或「四三六」,鄭師則知宋人尚有破為「七六」之一體,辛詞中如「近來何處有吾愁,何處還知吾樂」、「我來弔古上危樓,贏得閒愁千斛」等句,俱應依此斷句。

凡此,均為深造有得之見解。 詩鈔方面,各家著錄,或依辛集為序,或按文體分類,鄭師則照詩體格律,五七言律絕分列,非但保留古人遺風,亦更能反映稼軒詩作之特色。各詩記事有可考者或能繫年者,並綴按語於後。文鈔之編排則依作年為序,各篇之後均有按語考其事。其中如〈九議〉〔其四〕「吾則捐金以告之,謀不可以言傳」處,辛本有錯簡,以致文意不貫,扞格難通,諸家雖知其必有脫誤,而校訂皆未允當。鄭師則謂「謀不可以言傳」至「將相則」三百五十二字本屬下節而今本誤置於此,應居〔其五〕「華夷並用」句之前,故於線裝本中剪貼移正,讀來文從字順,理路貫通,尤可見其考訂功力之一斑。此外,鄭師對詞作編年及稼軒生平考證亦往往有獨到之見,是故治稼軒詞者,如能參互以觀,汲集二家之長,必可多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