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i Yu-Wen's Notes on History, Geography, Language, and Letters

Le Quy-don

黎貴惇的《芸臺類語》是一本類書性質的書,於1773年完成。書中有一些作者獨有的觀點,內容有關於歷史、地理、語言、文字,其中特別是在〈理氣〉、〈匯典〉、〈士規〉等章顯現其儒學的見解。

《芸臺類語》的編排方法跟《見聞小錄》一樣,都在讀書時候抄錄心得卡片,然後把卡片予以分類。作者的重要貢獻是在每張卡片提出自己的評價意見,或批判,或補充。作者將之分成九門類,具體如下:

1、理氣:黎貴惇摘引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朱熹的著述,然後討論無極、太極、虛氣、理氣、理與氣的關係等問題。張橫渠把理和氣在太和裏對立,二程及周敦頤把理和氣在太極裏對立,但黎貴惇認為理和氣不能對立,而把理視為氣的屬性之一,即是將理歸併進氣裏。他認為物質有生意所以物質有性情,物質有性情引出它有神妙性,人的意識被氣決定,氣有神妙所以人心也具神妙。人的心是善還是惡,都對氣在宇宙之運行有影響。
2、形象:對於天文、曆法、分野等各問題進行談論。
3、區宇:談到政治和地理的關係。
4、匯典:談論祭祀的問題。
5、文藝:談論文學的問題,其中包含四個內容:「文學的起源」、「文學的職能」、「文學的文法及詩法」、「文人的修養」。這個部分作者使用語錄形式開展。
6、音字:談論聲音和文字的問題。
7、書籍:談到各部經典及諸子的著作。
8、士規:談到士大夫當官時候的道德的問題。
9、品物:談到各品物的根源,其中作者最看重本地的品物,比如:香蕉、稻穀、實心竹等。

《芸臺類語》顯示黎貴惇的思想建立在宋儒的思想上,他以唯物觀點來解釋理氣問題,主張原始混合主義。因為對各涉及的問題有詳細考究並提出自己重要的見解,所以在越南儒藏中這本書有重要的地位。本書有很豐富的資料,對於研究各人文社會科學部門(如:文學、哲學、語言、…)有很高的價值。

《芸臺類語》的版本

《芸臺類語》版本的現狀很複雜,因為所有現存的版本都是手寫的,沒有看刻本。現在越南漢喃研究院的圖書館收藏七個版本,此外還有兩個版本藏於日本。詳情如下:

◎見藏於日本的版本:
1、《芸臺類語》:有九卷,三冊,手寫本,尺寸:27.5x17.2。每頁有八行,每行二十七字左右。備註的形式:兩腳。這個版本有陳名林在1777年寫的序、黎貴惇在1773年寫的自序。書的目錄標示共九卷,沒有標著任何記年與記號。
2、《芸臺類語》:包括第三到第八卷,三冊,手寫本,尺寸:25.0x13.5。每頁六到八行左右,每行二十到二十五字左右。這版本有很多錯誤。
在越南漢喃研究院的圖書館收藏的版本有:
3、VHv.1169/1–4本子:手寫本,一共640頁,尺寸:29x17cm.。這本子的結構跟A.141一樣,不過字體是草體,所以難以當底本。
4、VHv.1807/1–2本子:手寫本,一共618頁,尺寸:29x18cm。這本子的結構跟A.141本子的一樣,字體也是草體,而且多用俗體字,跟VHv.1169一樣無法作為底本。
5、各版本:A.1338:344頁,31x17cm;VHv.1483:312頁,27x16cm;VHv.1808/1-2:338頁,32x27cm;VHv.2436/1:176頁,28x17cm。這幾個版本都殘缺不全,例如VHv.1808沒有〈典匯〉、〈文藝〉、〈音字〉;VHv.2436只有〈理氣〉、〈形象〉、〈區宇〉。
6、A.141本子:手寫本,一共688頁,尺寸:30x22cm。這版本共九卷,有兩序,一引言,一目錄。字體是真體,有幾處寫錯了,也許是依據內閣讀書館(順華) 的版本而複寫。A.141被陳文玾選為1960年出版之編譯本的底本,因此本叢書也選用此本作為複印之底本。

除上述七本外,還有一本收於謝光發編譯:《芸臺類語》(I,II,III)(西貢:特責文化國務卿府譯述委員會出版, 1972)。這版本的字體是真體,是手寫的本子,它的結構跟A.141版本的一樣,不過比A.141版本錯誤少。在這本子內有中分文化委員會的印章,也許這是從順華轉到西貢的書。但是謝光發沒考察版本情況,也沒有讀書館的記號,所以不知道此本的下落,也許1975年後已經失散了。因此我們只能使用這本子來當校點本,簡稱為中分本。除了謝光發的翻譯本以外,還有范武和黎賢兩個翻譯成現代越語本,但是這兩位也沒明寫使用哪個版本當作底本。

黎貴惇(西元1726-1784)

原名黎名芳,字允厚,號桂堂,沿河縣沿河社(今平省興河縣獨立社)人,黎富恕(後來改稱黎仲恕)進士之子。黎貴惇小時有神童之名,五歲會念《詩經》,十一歲每天能背誦八、九十頁歷史書,十四歲把四書、五經、諸子學完,在一天內能寫作十篇賦。景興十三年(1752)登進士及第第二名(榜眼)。景興二十一年(1760)被選為副使出使中國清朝,他的學問及文章為當時清朝人和朝鮮使臣所讚美。黎貴惇於景興二十三年(1762)回國後,並被授翰林院承旨,在秘書閣任學士職務,後封穎成伯爵。景興二十五年(1764)辭官歸鄉,專心研究、著書。景興二十八年(1768)鄭森執政,阮伯璘推薦黎貴惇再出仕,任入侍陪訟、戶部左侍郎,由穎城伯晉封為侯。景興三十一年(1770),討平黎惟密和黎廷本有功,遷侍副都禦史、工部右侍郎。景興三十四年(1773),遷陪訟職務。從1773到1775年,黎貴惇受命往山南處勘察戶口,查補田地。1775年,收入順化處之後,鄭參回升龍城;黎貴惇被授吏部左侍郎兼國史館總裁。這年底,因其子黎貴傑的科場舞弊案而降為禮部侍郎。景興三十七年(1776),在順化處當協鎮參贊軍機,與裴世達任督率兼鎮府職務。一年後,又被召回京授為戶部左侍郎、行都御史。景興三十九年(1778)改入武班,當左校點、權撫事,爵封義派侯。景興四十四年(1783)遷乂安處協鎮。不久,還朝任當都御史。景興四十五年(1784)黎貴惇在惟仙縣過世,追贈為工部尚書。

黎貴惇的著作有:《桂堂詩集》、《桂堂文集》、《全越詩錄》、《皇越文海》、《大越通史》、《撫邊雜錄》、《見聞小錄》、《書經演義》、《芸臺類語》、《群書考辨》、《聖謨賢範錄》、《陰騭文注》等。

【目次】

越南儒學資料簡介/黃俊傑、阮金山
《芸臺類語》景印弁言/陳仲洋

芸臺類語序
芸臺類語自序

目錄引
目錄
理氣
形象
區宇
匯典
文藝
音字
書籍
士規
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