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De-Confucianization” to ”De-Asianization”: The Process of Decentralization since Early Modern Japan

Han Dong-yu

  • PublishedNovember, 2009
  • Binding精裝 / 21*15 / 600pages / 單(黑) / 中文
  • Publisher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SeriesResearch in East Asian Civilizations-Studies in East Asian Civilizations Series 85
  • ISBN978-986-02-0247-2
  • GPN1009802831
  • Price NT$600

朱子學在近世日本,經歷過受容、懷疑、批判和否定的激盪史。由其被利用、排擠和摒棄之角色變換的軌跡中,呈顯了江戶學界的「道統」自立願望和「去中心化」的焦慮。由於脫「朱子學」意義上的「脫儒」,與「脫中心化」互為表裏,因此,這一看似思想史問題的背後,實蘊藏著極其複雜的社會歷史背景和區域關係糾葛。由「明清鼎革」所帶來的「華夷變態」說,激化了禮教「華夷秩序」在東亞地區的震盪程度,不但顛覆了長久以來的「中心-邊緣」體系,也便利了日本「實務主義」與「民族主義」的登場及達成了「去中心化」之「中心化」的夙願。當代表新知識體系的「洋學」與「國際公法」構成了新的權威依據時,在脫離「儒教」則必脫「支韓」,脫離「支韓」則必須「脫亞」的邏輯下,明治政府乃通過對中國的軍事行動而逐步展開其「脫亞」的歷程。

韓東育

1962年生。東京大學博士、博士後,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院長。主治東亞思想史學。歷任東京大學客員研究員、日本學術振興會外國人特別研究員、日本九州大學人文科學府講義教授、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現為中國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編委、吉林省歷史學會會長。著有:《天人‧人際‧身心:中國古代「終極關懷」思想研究》(1994)、《日本近世新法家研究》(2003)、《道學的病理》(2007)等書。

【目次】

自 序

序 章 近代以來日本學界朱子學解讀的文脈
第一節 井上哲次郎對江戶朱子學的解讀
第二節 津田左右吉對江戶朱子學的解讀
第三節 丸山真男對江戶朱子學的解讀
第四節 黑住真對江戶朱子學的解讀

第一章 「道統」意識的萌生與日本朱子學派的表裏價值
第一節 「京師朱子學派」的朱子學對待
第二節 崎門朱子學派對「神道」主體性的開發衝動
第三節 「神道」哲學「正統」的由來與「華夷」 理念之顛覆
第四節 「神道」史學「正統」的由來及其影響

第二章 「古學派」與「國學派」對朱子學的連續性排拒
第一節 山鹿素行的「嚆矢」作用
第二節 伊藤仁齋對宋儒「道德金律」的質疑
第三節 「徂徠學派」對朱子學的解構
第四節 本居宣長「國學神道」論的登場

第三章 日本近代知識體系的更新與朱子學解說
第一節 知識體系的更新及其作用
第二節 變與不變的隱曲
第三節 難以突破的悖論圈

第四章 「華夷」理念的非對稱變化與晚明之對日「乞師」
第一節 傳統的「華夷秩序」與清帝國「華夷」理念的轉變
第二節 晚明「乞師」對「華夷」事態的誇張性傳遞與後果
第三節 「乞師」者負面行為對華人尊嚴的損傷
第四節 「乞師」話題下的相互利用
第五節 日式「華夷秩序」的擴大與推進

第五章 朱舜水在日活動再思索
第一節 朱舜水的「仇夷」情結與日本「變夷為華」輿論
第二節 理學辯難與朱舜水「實理實學」的淵源
第三節 朱舜水對釋、道的排斥與日本的「古學派」
第四節 朱舜水與《大日本史》的修撰理念
第五節 朱舜水在日期間的幾個疑點

第六章 兩種「實學」的相遇與幕末明治期的「脫亞」行程
第一節 朱子學時代及其「實學」理解
第二節 幕府中期以降日本人的「實學觀」演變
第三節 由「脫儒」到「脫中華」
第四節 福澤諭吉及其「脫亞論」的理論與實踐

終 章 「朝貢體系」和「條約體系」的遭遇與變容
第一節 中國對歐洲「條約體系」的察覺與反應
第二節 「條約體系」與「朝貢體系」的東亞交匯與顯隱變化
第三節 中日兩國國際地位逆轉的原因分析
第四節 日本兩大目標的遂願及其隱憂

附 論
「八千天日記」中隱藏的近世日本
散 論
東亞的病理
東亞的心胸
東亞的鄉愁

後 記
參考書目
人名索引
名詞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