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rigins of Human Relationship Ethical Judgement: A Historical Survey since Pre-Qin and Han

Wang Jen-hsiang

  • PublishedNovember, 2008
  • Binding平裝 / 21*15 / 416pages / 單(黑) / 中文
  • Publisher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Series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Series 136
  • ISBN1682846-1
  • GPN2005100013
  • Price NT$350

「人倫鑒識」一詞雖晚至後漢末期才出現,然其實卻可向上追溯至先秦時代。鑒識家的方法、術語,及人倫鑒識之所以能成立的理論前提與思想背景,大體皆承繼自先秦兩漢長時間的發展而來。本書探討人倫鑒識的學術起源,論列先秦兩漢以來各學術家派的觀人法,分析各學派對人物分類與品評的標準,並以歷史上的實例為參照,嘗試建構其理論體系,從時代的演進中探索其流變的過程,藉以勾勒出人倫鑒識之學在先秦兩漢時期的原始樣貌,再與漢晉間真正的人倫鑒識之學接軌,以期能描繪出此門學問在歷史上的深度。

王仁祥

一九六七年生,臺北市人。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碩士、博士。
現任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著有《先秦兩漢的隱逸》(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5)。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研究文獻回顧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全文結構

第二章 先秦儒家的觀人法(上)
第一節 威儀觀及其式微
第二節 孔子之教學及其觀人法
第三節 郭店楚簡的性命論及其人情分類學

第三章 先秦儒家的觀人法(下)
第一節 孟子的性善論與觀人法
第二節 荀子的性惡論與觀人法
第三節 〈文王官人〉的學術流派

第四章 道、兵、法家與黃老學派的觀人法
第一節 莊子的以形觀神論
第二節 兵家與法家的察人之術
第三節 黃老學派的觀人法

第五章 從觀人術到人倫鑒識
第一節 數術的身體觀與骨相之術
第二節 史書中所見的觀人實例
第三節 東漢的鄉論與人倫鑒識

第六章 結論

徵引書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