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ao Yeh:The Ambigu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Film and Literature (DVD)

Hsiao Yeh

  • PublishedNovember, 2008
  • Binding平裝 / / pages / / 中文
  • Publisher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SeriesMultimedia-Hung Yo-ming Literary Lecutre (DVD) 7
  • GPN4509702331
  • Price NT$200
  • Price2NT$400

  
  從80年代到90年代,隨著威權政治劃下休止符的同時,臺灣電影史上也完成了一次新舊決裂。新一代編導如小野、吳念真、侯孝賢、楊德昌……所赤手空拳開創的「臺灣新電影」,即使在世界影史中也閃爍著不可抹滅的光芒。
  
  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使貧窮的藝術家以極少的資源與極大的熱情,精準地拍出社會與人性的真貌?從文學到音像的轉換之間又經歷了什麼樣的切割、捨棄與再造?小野先生在近兩小時的講座中娓娓道來。
  
  身為新電影浪潮主力的一員,劇本之外,也有豐沛的小說、散文創作。先後投入電影、電視兩大媒體,小野對於電影中的文學語言有敏銳的洞察,並從社會演變的角度,循序述說臺灣社會中各類媒體生態的變化。講座中並播放一段國際版的臺灣新電影紀錄片,擷取的影像片段配合小野的補述,更是清晰體現了臺灣電影一路至今,承載著多少的壓抑與理想。在流暢且富條理的描述間,小野的幽默與機智更是溢於言表,整場講演中觀眾的笑聲不斷,同時也隱含嚴肅的思索與理性的關照。

  小野(1951年-),本名李遠,1951年10月30日出生於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物學系學士,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畢業,曾任國立陽明大學及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助教。1973年開始文學創作,1980年代初,受聘自美返國擔任中央電影公司製片企劃部副理兼企劃組長,並且結識導演吳念真,一起合作推動臺灣新浪潮電影運動。

        1990年代初,小野擔任由《遠見》雜誌投資之《尋找台灣生命力》電視影片的策畫及總撰稿。小野曾任臺灣電視公司董事,在任內推動「臺灣電視文藝復興運動」。之後,小野曾經擔任中國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的顧問、董事,任內曾經帶動中視八點檔連續劇的製作方向朝向「年輕化」,製作《少年十五二十時》等八點檔連續劇。2006年,小野擔任華視總經理,任期至2008年3月屆滿。2007年12月24日傍晚,小野正式在華視第18屆董監事第21次聯席會議上提出辭呈。

  小野著作豐富,也屢次獲獎得到肯定,以散文為最多,而涵蓋小說、童話、電影劇本,作品至今合計逾一百部。作品往往以家庭與學校體制為主題。多年來他作品中對於臺灣學校教育的諸多檢討、提案,十幾年來在臺灣教育改革與社會發展之下也漸漸有所修正與實現。小野作品也描寫家庭生活,輕鬆的筆調卻不失真實韻味,頗受讀者喜愛,也使小野作品能長年暢銷。

  小野的作品談及家人,而小野的弟弟李近以及小野的一對子女(李中、李華(李亞))與妻子(鄭麗貞)近年來也各有著作,皆以抒發自我的散文為主。

  (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0%8F%E9%87%8E&variant=zh-tw)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