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ing of the Historical Thought Behi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lassics of Dai Zhen

Dennis K. H. Cheng

  • PublishedSeptember, 2008
  • Binding精裝 / 22*16 / 480pages / 單(黑) / 中文
  • Publisher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Series
  • ISBN978-986-01-4664-6
  • Price NT$600 紙本絕版
  • ebook
    TAAZE /
  • Paper Books San Min Books / wunan / books.com.tw / National Books / iRead / eslite / TAAZE /

本書以戴東原思想為討論中心,從中國思想史演變的角度,探討乾嘉學者經典詮釋的方法與方法論問題。關於戴東原思想,本書討論了戴氏的氣論,文化意識,分殊與一體思想等課題:關於乾嘉學術與經典詮釋理論,本書討論了以經釋經,詮釋的主客交融,身體語言義理的一體性,諸子學源出於經學考據等課題,關於清代儒學思想的典範性,本書討論了儒學淨化運動,清儒論惡之根源,道德與知識相須互持的關係,清儒社群意識之發展等課題。結論指出,清代儒學思想強調道德與知識的一體性,認為道德律則源出社群秩序的禮而非源出心性,社群意識實貫串有清二百餘年思想發展史,影響所及,此一意識遂於清末得以更長足的發展,學術思想也由經學獨尊的局面漸變為民國初年的百家爭鳴。
  

鄭吉雄

廣東省中山縣人,1960年生於香港。臺灣大學文學博士,現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近十年來多次擔任各種大型學術研究計畫主持人,曾赴美國、新加坡、日本、香港、中國大陸等多所國際知名大學講學、訪問,並與各國學者合作研究。主要研究範圍為《易》學、清代學術思想、東亞文獻詮釋理論。主要編著有《易圖像與易詮釋》、《戴東原經典詮釋的思想史探索》、《清儒名著述評》、《東亞視域中的近世儒學文獻與思想》、《東亞傳世漢籍文獻譯解方法初探》、《東亞文獻研究資源論集》等多部專書,以及學術論文四十餘篇。  
  

【目次】  

上編戴東原思想研究

壹‧戴東原「分殊」「一體」觀念的思想史考察 
 一、問題的提出 
 二、魏晉時期的「有無之辨」 
 三、《大智度論》的「法性」與「諸相」 
 四、伊川、朱子的「理一分殊」 
 五、黃梨洲的「一本萬殊」 
 六、戴東原的「分殊」與「一體」觀念 
 七、「一之多」與「多之一」的差異 
 八、結論 

貳‧論戴東原經學中的文化意識 
 一、清初儒者對「惡」根源的理解 
 二、「理」的下層建築──東原以禮釋經 
 三、東原思想是朱子思想的後裔嗎? 
 四、結論

參‧戴東原氣論與漢儒元氣論的歧異 
 一、陰陽消息之氣與血氣心知之氣:歧異之一 
 二、尊卑意識與平等思想:歧異之二 
 三、宇宙生成論與社群意識:歧異之三 
 四、結論 

肆‧再論戴東原思想中的「理」「欲」問題 
 一、關於乾嘉考據學的若干複雜性問題 
 二、劉師培論戴東原 
 三、問題在「欲」乎?在「理」乎?──「體情遂欲」說的反思 
 四、歷史感與性善論──「體情遂欲」說的兩個限制 
 五、結論 

伍‧戴東原「群」「欲」觀念的思想史回溯 
 一、問題的提出 
 二、儒家是禁欲主義嗎? 
 三、《易經》中的飲食之道及其教化引申 
 四、飲食、婚配、倫常關係與「禮」之興起 
 五、「禮」的「群」義及其諸問題 
 六、先秦時期以「人」為中心的宇宙觀 0
 七、戴東原論「欲」 
 八、戴東原論「群」 
 九、結論 

下編乾嘉經典詮釋學研究

陸‧乾嘉學者治經方法釋例 
 一、歸納與演繹:治經方法二途 
 二、以經釋經:乾嘉學者治經方法的遠源與近源 
 三、乾嘉學者治經方法九例 
 四、結論 

柒‧再論乾嘉學者「以經釋經」 
 一、以經釋經的預設──經傳一體 
 二、惠周惕論「以經解經」 
 三、《經義述聞》中的「以經釋經」方法
 四、結論 

捌‧乾嘉學者經典詮釋的歷史背景與觀念 
 一、儒學淨化運動芻議 
 二、「用」與「器」:兩個重要觀念 
 三、結論 

玖‧從乾嘉學者經典詮釋論清代儒學思想的屬性 
 一、學術界討論清代學術屬性問題的回顧 
 二、清代儒學思想屬性的討論 
 三、宋明儒的「以理釋經」和清儒的「以經釋經」
 四、「以經釋經」與清學之衰微 
 五、結論 

拾‧論清儒經典詮釋的拓展與限制──並試論清代社群意識的發展
 一、緣起 
 二、失落的環節與詮釋的侷限 
 三、觀察的座標:先秦以「人」為中心的宇宙觀
 四、宋儒對宇宙一體思想的發揮 
 五、清儒對語言與經義關係的創造性詮解 
 六、試論清儒社群意識的發展
 七、結論 

拾壹‧高郵王氏父子對《周易》的詮釋 
 一、前言 
 二、以爻位訓釋爻辭、爻象 
 三、以本卦自釋,復以六十四卦互釋 
 四、以諸經、諸子訓釋《易經》 
 五、發明本經義例 
 六、追求全經義例一貫的觀念 
 七、餘論:方法論的檢討及關於吳皖分派的問題
 八、結論 

拾貳‧乾嘉治經方法中的思想史線索──以王念孫《讀書雜志》為例 
 一、問題的提出:治經與治諸子的關係 
 二、王念孫及其《讀書雜志》簡介 
 三、《讀書雜志》對諸子義理的發皇 5
 四、結論 

引用文獻

人物姓名字號生卒年

詞條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