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ociety during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Regional Ord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lan: Huichou between the Transit

Chu Kai-yu

  • PublishedAugust, 2004
  • Binding平裝 / 21*14.8 / 424pages / 單(黑) / 中文
  • Publisher國立臺灣大學
  • Series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Series 124
  • Price NT$250

本文的宗旨,實際上是欲以徽州這在中國近世社會中以強固宗法制聞名的典型區域為探討對象,該地區生態環境的貧瘠所導致農業生產能力不足、商業的興盛、宋元時文風的鼎盛與獲取進士與鄉貢科名的眾多,理學滲透的根深柢固,與明中葉該地區顯著的貧富差距與社會浮盪不安,成為觀察此地區強固宗族制度的有利視角。本文嘗試以長時段的視野,觀察宋明間徽州宗族制度的發展演變,探討不同時間、不同歷史情境下造成近世徽州宗族制度開展與強化的原因,以及該地區宗族制度強固聞名的癥結,並藉此作為瞭解中國近世社會宗族發展的一個參考指標。本文嘗試論證,徽州的生態的貧瘠與貧富的懸殊等造成的社會不安,是該地區宗族制度強固的癥結原因,而理學的滲透進一步起著輔助作用。但起源於南宋的宗族組織之開展,卻與科舉社會高社會流動的背景,密切相關。家族仕紳實欲藉此以維繫家族發展、避免衰落。但徽州宗族制度的真正強化與落實,卻是到明中晚期,實與該地充分顯示出的「流動不安」息息相關,而社會的宗族同時也更密切地被整合至國家權力層次中。質言之,本文嘗試論證,徽州宗族制度的發展,與「流動」的社會背景密不可分。由南宋之際的「高社會流動」到明中葉的「高流動不安社會」,顯示出宗族制度的發展與人們心中的不安全感有深刻關聯,同時,由南宋到明中晚期,徽州宗族制度發展的社會原因與背景,也有所轉變。

朱開宇

臺灣大學92學年度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本論文由梁庚堯教授指導。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由社會流動的研究到「地域社會論」
第二節 研究回顧
第三節 研究方向

第二章 南宋至明中葉徽州社會文化的發展
第一節 徽州的生態特徵與地域開發
第二節 徽州的文教發展與鄉紳階層的展開
第三節 理學的開展與盛行
第四節 異族統治:政治文化的劇變與抉擇
第五節 元末的動盪與明初的恢復
第六節 科舉社會與地域宗族—南宋至明中葉間的轉折與演變
小結

第三章 徽州的宗族與社會流動性:宋明間的休寧程氏為個案的探討
第一節 前言(地方性家族集團身分的維持:由《新安名族志》談起)
第二節 休寧程氏的各支際遇
第三節 家族組織與凝聚:徽州宗族能穩固發展的原因
小結

第四章 明中晚期徽州地域社會的劇烈變動
前言
第一節 流動商業社會下急劇變化的徽州
第二節 徽以富名而受實禍:風氣的澆薄與重稅的困窘
第三節 劇烈的不安:貧富衝突、糧食危機與民變迭生
小結

第五章 地域失序下的社會整合
前言
第一節 社會失序下的對策—國家權力與社會整合的歷史脈絡
第二節 社會失序下官府公權力的滲透
第三節 脫序社會下地方官的士大夫精神與特殊民風下理想的父母官典型
第四節 教化的推展:鄉約與神道設教
第五節 地方鄉紳的整齊風俗
第六節 「里範」與《名族志》:改善風俗的文化復興運動
小結

第六章 地域秩序與宗族發展:休寧茗洲吳氏宗族及其宗譜之〈社會記〉析論
前言
第一節 〈社會記〉材料的價值說明及其架構分析
第二節 饒寇犯境前:地域社會不安的醞釀
第三節 「流動社會」中吳氏宗族的發展與統合
第四節 地域秩序的重整:宗族組織的文化復興活動與國家權力的滲透整合
結論:地域秩序與宗族發展

附表 《茗州吳氏家記‧社會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