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beneath the View of Confucian

Lee Ming-huei

傳統儒家以「內聖外王」為理想,原本就包含一套政治思想。但儒家傳統自十九世紀中葉開始現代化以來,經歷了艱辛的自我轉化之歷程,面臨不同問題(尤其是政治轉型的問題)之挑戰。無論成敗,這些經驗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與現實意義。作者長期研究儒學與西方哲學(尤其是康徳哲學),特別致力於探討儒家傳統的現代意義。在本書所收的十一篇論文中,作者試圖從儒家的基本價值觀出發,思索儒家傳統在現代政治中可能的重新定位,思考的範圍包含儒學與民主、人權、現代化、自由主義、社群主義、存心倫理學、責任倫理學等議題,值得關切儒家前途的人士參考。
  

李明輝 教授
Prof. Ming-Huei Lee

一、
研究領域
康德哲學
倫理學
儒學

二、現職
中央研究院 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臺灣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合聘教授
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 分項計畫主持人

三、學歷
德國波昂大學哲學博士(1986)

四、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助教(1979-1982)
客座副教授(1986-1988)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1988-1991)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副研究員(1991-1995)研究員(1995- )
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國家發展研究所合聘副教授(1992-1996)合聘教授(1996- )
德國波昂大學哲學系訪問學者(1994/1995)
德國萊比錫大學東亞研究所客座教授(1997/1998)
美國柏克萊大學哲學系訪問學者(2001)
美國史丹福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訪問學者(2001)
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者(2003)
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禾田講座教授(2004)
德國波昂大學哲學系訪問學者(2004/2005)
  

【目次】  

序 言

壹 孔子論「學」:儒家的文化意識

貳 陽明學與民主政治

参 性善說與民主政治
 一、臺灣自由主義與新儒家之論戰
 二、張灝的「幽暗意識」說
 三、性善說與新儒家的民主理論
 四、對「幽暗意識」說的商榷
 五、康德的民主理論
 六、結論

肆 儒家傳統與人權
 一、「人權」概念之發展及其意涵
 二、「人權」概念之普遍性與特殊性
 三、儒家傳統中「人權」概念之思想資源
 (一)性善論
 (二)人格尊嚴
 (三)義利之辨
 (四)民本思想
 四、結論

伍 存心倫理學、責任倫理學與儒家思想
 一、「道德自律」與「責任倫理學」是否相容?
 二、康德倫理學與「存心倫理學」
 三、韋伯所理解的「責任倫理學」與「存心倫理學」
 四、康德的「存心倫理學」與韋伯的「責任倫理學」
 五、「存心倫理學」、「責任倫理學」與儒家思想

陸 存心倫理學、形式倫理學與自律倫理學
 一、康德倫理學的三個標籤
 二、作為「存心倫理學」的康德倫理學
 三、作為「形式倫理學」的康德倫理學
 四、作為「自律倫理學」的康德倫理學
 五、誤解康德倫理學的三個例子

柒 儒家政治哲學與責任倫理學
 一、林毓生論中國傳統文化與「責任倫理學」
 二、蔣慶論政治儒學中的「責任倫理學」
 三、公羊學中的「存心倫理學」與「責任倫理學」
 四、「存心倫理學」與「責任倫理學」之統一

捌 儒家傳統與東亞的現代化——從李光耀與彭定康關於「亞洲價值」的爭論談起
 一、問題之提出
 二、李光耀的亞洲價值說
 三、彭定康對亞洲價值說的質疑
 四、何清漣對「儒家資本主義」說的質疑
 五、劉軍寧的「儒教自由主義」說
 六、制度論與文化論之爭平議
 七、亞洲價值說與社群主義
 八、社群民主:一個可能的新模式?

玖 儒學、義務論與社群主義
 一、當代自由主義與義務論
 二、沈岱爾對羅爾斯的自我觀之批判
 三、位於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之間的儒學

拾 徐復觀與社群主義
 一、社群主義對自由主義的批判
 二、徐復觀與臺灣自由主義者之論戰
 三、徐復觀對自由主義的批判及其與社群主義的關聯
 四、依違於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之間的徐復觀

拾壹 由「內聖」向「外王」的轉折——現代新儒家的政治哲學

參考書目
人名索引
概念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