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ects of the Method of Excavation Study

Edited by Yeh Kuo-liang Cheng Chi-hsiung, Hsu Fu-chang

近一世紀以來,中國的出土文獻研究如長沙馬王堆帛書研究,以及出土簡帛尤其是郭店一號墓竹簡和上海博物館所藏戰國楚竹書等文獻的研究,掀起了東西方學術界研究的潮流。各國學者紛紛進行隸定文字、考釋年代,以及探索思想屬性等工作。短短三十年之間,海峽兩岸、日本、北美、歐洲等各地學術界針對「簡帛學」舉辦的研討會、發表的論著、成立的研究組織都很多。但由於原始出土文獻大量湧現,學者多傾力於釋讀文本,對於研究方法的反思,勢必相對忽略。因此,學界研究成果雖多,繞的彎路也不少。2002年鄭吉雄教授在臺大東亞文明研究中心提出了「出土文獻研究方法研究計畫」,邀集學術界同仁共同探討研究方法與方法論的問題,一以呼籲專家學者用力於此,一以為年輕學人提示軌轍。這部論文集,是該計畫的階段性成果。我們在中心先後舉辦了三次主題學術研討會,以及兩次中心學術講論會,邀請了十多位來自中國大陸、香港、美國和日本的學者發表研究成果,最後從與會學者的論文中選錄了十四篇,輯成本書。全書分為「方法與方法論」、「郭店楚簡」、「上博簡」、「石刻」、「考古學」「竹書紀年」等六個單元。作者包括葉國良、季旭昇、林啟屏、徐富昌、福田哲之、張光裕、竹田健二、淺野裕一、廖名春、徐少華、趙超、馮時、夏含夷。這部論文集題為「初集」,我們希望以後能有機緣繼續以「二集」、「三集」的形式編纂下去。
  

【編者簡介】

葉國良 教授
Prof. Kuo-Liang Yeh

一、研究領域
經學
金石學
詩學

二、現職
臺灣大學 文學院院長
臺灣大學 中文系教授
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 分項計畫主持人

三、學歷
臺灣大學 中文所博士

四、經歷
臺灣大學 中文系教授(1989.08~迄今)
台灣大學 中文系主任(1999.08~2005.07)
東海大學 中文系教授(1989.09~1990.06)
清華大學 中文系教授(2003.01~2004.01, 2004.09~2005.06)
臺北大學古典文獻學研究所(2004.02~2004.06)
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客座教授(1997.01~1997.05)
捷克查理士大學 東亞系客座教授(2001.03~2001.04, 2002.01~2002.02, 2003.01~2003.02)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東亞系客座教授(2005.08~2005.09)
東亞文明研究中心 兼任研究員(2004.01~2006)
行政院國科會 中文學門召集人(2005.01~迄今)

鄭吉雄

廣東省中山縣人,1960年生於香港。臺灣大學文學博士,現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曾任教育部大學學術追求卓越計畫(2000-2004)、推動研究型大學整合計畫(2002-2005)分項計畫主持人、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2002-2005)東亞文獻研究室召集人。曾受邀赴美國華盛頓大學(1994-1995)、香港中文大學(1997)、中央研究院(1999)、日本北海道大學(2005)任訪問學人。主要研究範圍為《易》學、清代學術思想、東亞文獻詮釋學。主要編著:《王陽明──躬行實踐的儒者》、《易圖象與易詮釋》、《清儒名著述評》、《東亞視域中的近世儒學文獻與思想》、《東亞傳世漢籍文獻譯解方法初探》(合編)、《出土文獻研究方法論集初集》(合編)以及學術論文四十餘篇。近年專注於探討儒家經典、詮釋理論和思想史之間的內在關係,並推動「經典詮釋中的語文分析」、「圖象詮釋學」、「《周易》經傳與哲理的形成」等研究計畫。
  

【目次】

導言/鄭吉雄

方法與方法論

壹、二重證據法的省思/葉國良
貳、失姓碑誌之考證方法及其相關問題/葉國良
參、〈孔子詩論〉分章編聯方法淺探/季旭昇
肆、疑古與信古之間──以古代中國思想的研究為例/林啓屏

郭店楚簡

伍、典籍異文之鑒別與運用──以簡帛本與今本《老子》為例/徐富昌
陸、字體分析在出土文獻研究上的意義──以郭店楚簡〈語叢三〉為中心/福田哲之

上博簡

柒、上博楚竹書〈從政〉篇釋讀補說/張光裕
捌、〈容成氏〉中有關身心障礙者之論述/竹田健二
玖、黃帝書〈十六經〉的宇宙生成論/淺野裕一
拾、楚竹書〈內禮〉、〈曾子立孝〉首章的比對研究/廖名春
拾壹、竹書〈民之父母〉的文本比較及相關問題分析/徐少華

石刻

拾貳、古代石刻材料中的古文字釋讀與出土古文獻整理/趙超

考古學

拾參、天地交泰觀的考古學研究/馮時

竹書紀年

拾肆、《竹書紀年》的整理和整理本/夏含夷

詞目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