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of the Korea collection

Wang Min-xin

  • PublishedDecember, 2010
  • Binding平裝 / 21*15 / 416pages / 單(黑) / 中文
  • Publisher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Series
  • ISBN978-986-02-5909-4
  • GPN1009904292
  • Price NT$450
  • ebook
    KOBO / Readmoo / TAAZE / 博客來 /
  • Paper Books San Min Books / wunan / books.com.tw / National Books / iRead / eslite / TAAZE /

《王民信高麗史研究論文集》收錄的十二篇論文,是從王民信諸多高麗史研究論文中挑選出來的。其中,九篇曾刊載於學術期刊或收錄於論文集中,三篇則為從未發表過的文章。內容方面,以高麗與蒙古、高麗與契丹之間的「拒」「合」複雜互動闗係為主,另選輯了關於高麗史中的女真三十姓部落的考證;《檀君世紀》、《東史世家》撰述意義的討論;元好問選編之《唐詩鼓吹》朝鮮刊本的探究……等。尤以未刊稿〈高麗與契丹關係研究〉一文,篇幅占本書四分之一強,是針對該主題極有價值的完整論述。

本書將作者一生的高麗史研究精選彙集於一冊,各篇論文雖字數長短不一,但皆可見作者擅長之細膩考證功力,既彰顯出作者對此議題的研究概要,亦能使讀者一次獲得作者高麗史研究方面的精華。
  

王民信(1928-2005)

出生於重慶市,1955年畢業於臺大歷史系,自1957年起在臺灣大學圖書館服務,直至1989年退休前後共歷三十二寒暑,可謂大半生均奉獻給臺大圖書館。工作之餘,他長年致力於史學研究與撰述,從未稍停,所遺文稿近六百萬字。

王民信早年師從遼金元史大家姚從吾,也曾受教於扎奇斯欽,因而其研究、撰述以遼金元史為主,亦涵蓋唐、吐谷渾、西夏、高麗、宋、琉球、五代等,著有《契丹史論叢》、《沈括熙寧使虜圖箋證》等書,以及發表在中外學術刊物的論文上百篇。
  

【目次】

序言
出版緣起

蒙古入侵高麗與蒙麗聯軍征日
高麗王朝對遼金元初興時的「拒」與「和」
高麗與契丹關係研究
高麗女真與曷懶甸事件
江華島 ── 高麗逃避蒙古的臨時首都(1232-1259)
高麗史女真三十姓部落考
百濟始祖「仇台」考
李喦《檀君世紀》及其儒學思想
淵泉先生《東史世家》
朝鮮重刊四卷本《唐詩鼓吹》
百濟的農業
高麗王「筵宴」雜記

先夫王民信,早年師從遼金元史大師姚從吾教授,因而對邊疆史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撰寫的研究論文多以吐谷渾、唐、宋、遼、金、元、高麗以及西夏為題。或為緬懷故土,或為治史所需,自1989年開放大陸探親後,民信得以前往大陸親臨「邊疆」實地。每年前往,未曾間斷,足跡遍及東北、塞北、內蒙、青海、新疆、絲路、承德和呼和浩特……,每次回來,皮箱裡總是裝得滿滿的一大箱史料和書籍。這些書籍材料,都是他的寶貝。民信的生活一向簡樸,從不考究吃穿,買書卻是他的最愛。1960年代,臺灣關於中國邊疆的史學資料有限,收入不多的他,會用幾個月的薪水去買想要的書。幾十年下來,家裡從書房、客廳、臥室到陽台,舉目所見全都是書。

公餘之暇,民信除了和朋友往返、爬山、唱歌外,最大的樂趣就是看書和寫作。他的書桌,總是攤滿了翻開的各種古籍書刊,書中間還夾著許多標籤,雜亂的堆疊在一起。看似一片混亂的書桌,在他心中卻自有秩序。那是他的世界。

1989年,民信退休之後,只要在家,總見他伏案寫了又寫、謄了又謄,從沒說累。有人邀稿,就把適合的文章稍加整理以發表,其他研究則繼續收存於抽屜,有的一放幾十年。山友羅聯添教授,常感嘆時光飛逝,每每提及整理文稿的事,民信也深有所感。生前最後幾年,他更是不停地修訂舊作,希望能彙集成冊。

1996年,兩個小孩分別出國,為了和孩子通訊方便,我開始學電腦。那時,他曾希望我能幫他將文稿打字輸入電腦。我說:「自己學會輸入,還可省了校對的功夫,不是更好!」可惜他以眼睛不好為由,一直沒用電腦,再加上不麻煩人的個性,此後再也沒提要我打字存稿的事。我們因工作不在同一領域,除基本的生活交集之外,各有空間,他忙他的、我忙我的。不知九年後,這竟成了我心中的一大愧咎。

2005年7月6日,民信因心肌梗塞驟然辭世,留下藏書近五千冊及許多文稿。藏書中,很多是兩岸交流後從大陸帶回的珍愛寶貝;文稿更是他數十年研究的心血結晶。感念他一生治史情懷,我遵其遺願,於2006年4月27日將藏書與文稿全數捐給他一生與共的臺灣大學圖書館。感謝臺大圖書館前館長項潔教授同意,將藏書、文稿設專櫃典藏。臺大圖書館已有的重覆書籍,則由臺大舊識齊益壽、洪國樑兩位教授推薦,轉贈世新大學。相信這兩所學校會善待他的愛書,讓它們發揮最大功用。

為了捐贈民信的文稿,我著手整理,其中有的是已刊稿,有的是未刊的手寫稿。眼見這一疊疊將近六百萬字的文稿,真是千頭萬緒,不知從何下手。我只好先按照文章內容分類歸屬,再依文章標題排列,一份份掃描成圖檔,輸入電腦。掃描時翻閱文稿,其中有的註明了定稿日期;有的註明了日期但沒有「定稿」兩個字;有的雖沒寫日期,但似乎是已經完稿;還有尚未完成或因掉落而不知該如何歸屬的零星章節。怎樣取捨是一難題,幾番考慮之下,我最後還是決定全部保留,呈現他一路走來最真實的原貌。掃描的工作很不容易,因為許多手稿的稿紙太舊,在機器上很難順利處理,必須先一張張拷貝後再掃描,拷貝可費了不少功夫。種種意想不到的問題,都成了很大的困惑,好在有姪兒在百忙中抽空,為我解決了一個個難題。

民信的文稿,初期以關於南北朝、唐、吐谷渾的較多,之後宋、遼、金、元都有涉獵,晚期則以高麗和西夏為主。其中,從幾千字、幾萬字,到幾十萬字的文章皆有。他寫作,只為了有感而作,自得其樂。因為論文主題不是熱門的研究,在期刊雜誌上發表則受限於篇幅,因而許多文稿雖已完成多時,卻沒有機會刊出。

2009年10月回臺,我把掃描好的光碟交給臺大圖書館。感謝陳雪華館長的支持,將民信的研究光碟製作成《王民信先生中國邊疆史研究合集》的紀念光碟,加以保存,並提供圖書館讀者查詢利用。10月下旬,前臺大圖書館館長、現任臺大出版中心主任的項潔教授表示,臺大出版中心會從民信的文稿裡選出若干篇論文,找人打字,並於2010年底前完成出版兩本論文集,即《王民信遼史研究論文集》、《王民信高麗史研究論文集》。知道這消息,我喜出望外,真的不敢相信,民信辭世快五年,終於有他的研究出版了,也擱下了四年多來心中的一大牽掛。著作能出版,應該是民信最大的心願,也是我深切的盼望。

本書能夠出版,得到多方人士的熱忱幫忙。除了陳館長、項主任之外,在此要特別感謝黃寬重先生、徐秉愉女士,耐心細讀並挑選出輯成這兩本書的論文。另也要感謝韓竹平、梁君卿、周利玲、黃呈祥諸位,以及許許多多疼惜民信、關心民信的親朋好友。上蒼的厚愛和朋友們的熱忱付出,我將永銘於心。

潘珊豪
2010年8月